□张 月
10月28日晚10点,长达13小时的“东方甄选看世界”无锡专场直播落下帷幕,直播累计观看人数1083万人次。期间,新一代主播董宇辉与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乘船夜游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穿过一座座老桥,路过一条条街巷。二人以对谈的形式,在对一个个无锡地名的诗意解读中,带领网友品读无锡。
在游船直播间里,郁有满送给董宇辉两本他所编著的、于今年再版的《无锡地名》。董宇辉边谈边翻看,连称这是一本好书,说经典的作品,会注入一个地方的灵魂与生命,他推荐网友看一看关于无锡的书籍,还说,“一定会把另一本《无锡地名》带给俞敏洪”。
地名命名模式不断改变
人有名字,一座桥、一条街、一个村镇亦有名字。地名是人与自然的结合物,是一个地方的标识,它与城市的规划、基建、交通、邮电、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地名也是一种文化资源,蕴含着地方的人文气息,是反映地方特色的重要名片。由郁有满编著的《无锡地名》于今年再版发行。《无锡地名》初版于2003年,共记载319条地名,发行后成为重要的地情书籍。但由于地名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地名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为此,郁有满对该书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完善,新版《无锡地名》分287个条目,涉及地名数千条,并按行政区划排列,记录地名承载的历史掌故、风物名胜或发展概况,兼具资料性和可读性。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无锡有了第一次地名普查。此后,随着旧城改造,无锡地名“新名迭出”。命名的模式也在逐渐改变,时代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愈发突出,人文、都市气息更为浓郁。郁有满告诉记者,近年来,无锡建成了国内首个地名资料备用库,储存有数百条亮丽、气派的地名,正陆续被采用,“如长江路、太湖大道、通江大道等,显得开放而大气”。2021年,梁溪区新的街道名称的命名也凸显了这一命名模式,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历史沿革、风景名胜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发展变迁等因素,反映梁溪区域的社会文化和街道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印记,如“扬名街道”“清名桥街道”“惠山街道”。
保护地名就是延续文脉
中山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名;解放环路,为纪念无锡解放而名;学前街,因明清时建有孔庙和学宫而名;前西溪、后西溪,因位于原西溪河而名;沈果巷,相传有沈姓卖水果者在此建宅而名……地名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地名就是延续城市文脉,也为城市更新带来思路。新版《无锡地名》深入解读地名文化符号,带领读者从街巷名称中追寻历史痕迹,感受时代发展。书中新增了一些地名往事:“无锡运河的尖、墩、城、塘”“崇安寺街区”“中山路商市的形成与演变”“人民路地名往事”“健康路的历史演变”“无锡文化街——书院弄的故事”……郁有满认为,用好地名文化,亦能服务城市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新版《无锡地名》中,收录了“瞻江街道”“梁溪科技城”等新地名。“地名的‘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在郁有满看来,无锡地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变”,体现出岁月变迁的轨迹。他告诉记者,地名的变化从来都是贯穿于历史全过程的,是与时代发展相连的。在变与不变之中,积淀起了文化,也带来了新的气息。“我们既要继承历史传统,保留保护那些富有价值的老地名,也要拥抱未来,让新的历史呼唤新的地名。”郁有满表示,那些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气息的地名将为无锡城市建设添彩,而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地名,一些新旧地名交杂存在的现象也将在地名的更新过程中得到改变。
加大地名保护利用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无锡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地名的更迭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郁有满直言,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大量的老地名,特别是里弄小巷的名字消失了,随之产生了许多新地名,甚至新的地名种类。为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近年来,无锡民政部门陆续公布了两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72处无锡地名入选。截至目前,无锡已有20个地名入选了前两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无锡正通过编制、完善保护名录,设立碑牌等形式,加强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不断提升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版《无锡地名》总结:无锡地名的特点是“和谐、安宁,反映了无锡人对平安、和谐社会的追求”;是“‘有山有水’,体现出无锡依山傍水,江南水乡的地理特色”;是“多‘经济地名’,体现出无锡经济发达,也体现出无锡工商文化的特色”……作为一名地方志专家,郁有满也在通过编纂、再版《无锡地名》《无锡地名录》等地名类读物,让更多人通过地名,了解无锡悠久的历史文化,知晓无锡当下的发展进步,呼吁更多部门关注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扬,让无锡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