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崇安寺景区二泉映月广场上,一座白色罗马式钟楼建筑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路过的无锡人会看看它开没开门,游客则会站在楼前拍照打卡。“什么时候开放,很想进去看看。”“这个建筑很有特色,上面有‘图书馆’三个字,里面有书吗?”记者从梁溪文旅集团获悉,即日起,钟楼图书馆启动试运营,试运营期间,于每周三、周日的9时至17时开放,开放区域为一楼展厅、二楼钟书房。经过此次活化利用,这一无锡城市地标、省级文保单位焕新归来,百年钟楼再飘书香。
延续文脉,守护记忆,这里是展示无锡变迁的一扇窗。钟楼图书馆为筹建于1912年的无锡县图书馆,曾是无锡城区最高的建筑。它不仅是无锡的城市地标,更是无锡文脉昌盛的标志。百余年来,钟楼图书馆静静矗立在无锡市中心,亲历并参与着城市变迁。前期,梁溪区对老建筑进行了整体保护性修缮,而今老建筑被重新使用。秉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民众”的理念,得益于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和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钟书房”的建设,钟楼图书馆还原了其文化功能,提升了空间品质。
走进钟楼图书馆,一楼被改造成了展陈空间,布置起“无锡城市建设主题文化展”。以空间为坐标,以时间为轴线,一张张老照片和新影像带领人们走过岁月,看到城市的蜕变。“这是一个关于无锡城市的影像之旅。”工作人员介绍,该展展示了城墙、道路、桥梁、建筑、园林古迹五大板块的照片,使得原本模糊的历史记忆清晰起来,其中,半数以上的照片是首次公开展览,市民游客可以从这些侧面了解无锡城市建设的前世今生。
以书为媒,保护利用,这里是可阅读可休闲的大书房。无锡县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兴办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该馆开馆之后,无锡城乡相继出现通俗图书馆和乡村民众图书馆,全城扬起阅读之风。而今,来到钟楼图书馆二楼,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绘本等图书分类一目了然。据史料记载,无锡县图书馆藏书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对乡贤著作、地方文献的保存。改造后的钟楼图书馆,一大看点就是“无锡文脉”展示区。这一展台上陈列着钱穆、钱锺书、杨绛、许倬云等无锡籍作家作品。在这里能看书、听书,还有咖啡、茶饮。“这个地方太美好了,无锡真是个滋养人的地方。”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刘女士感叹道。刘女士的丈夫于先生直言,都市生活圈内,咖啡馆很多,但在市中心的位置有这样一个大书房,感受城市文脉,体验感非常不错。
(张月、韩玲 文/钦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