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高质量发展无锡行融媒体行动

从大运会、亚运会至学青会,无锡健儿密集出征,成绩喜人——

青春飞扬,正是无锡少年模样!

  无锡健儿征战学青会组图

  无锡市青少年赛事组图

  张佳俊在学青会中学组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夺冠

  11月15日,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下文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南宁落幕。青春飞扬的赛场,恰是一篇灵动激昂的“少年赋”!

  本届学青会上,无锡运动员共收获13金7银10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届学青会,考验竞技实力、选拔后备人才固然是题中之义,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从国家层面上对“体教融合”的一次“小考”。

  无锡深知其意义所在!在奔赴广西的这场“赶考”中,139名无锡运动员及5名江南大学的学生,参与公开组26个大项85个小项、校园组6个大项25个小项的比赛。这些拥有“无锡ID”的运动员们,完美诠释“青春是用来拼搏”的意义,也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生动展现。

  破壁参赛,小将不惧“大舞台”

  6日,无锡体校教练须轶风尘仆仆赶到南宁。作为泰州省运会田径“八金王”教练,他为了自己的学生张佳俊而来。在本届学青会上,张佳俊承担着向学青会(校园组)中学组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共3个项目的冲金任务。

  在随后的比赛中,张佳俊以实力证明不负众望:他在中学组男子200米、4×100米中夺冠,成为“双冠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张佳俊在200米半决赛中跑出了20秒90,创造新的全国青年纪录;决赛以20秒96折桂,在打破全国中学生纪录的同时,成绩双超大学组甲、乙组冠军。年仅13岁的邓雨菡在中学组女子400米混合泳中游出4分51秒16的成绩,远超该项目运动健将水平。许亚辉等8人助力江苏省队首次获得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男足冠军。

  一份文件,促成一项大赛。首届学青会,成为检验“体教融合”成效的“考场”。2020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明确提出“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这便是首届学青会的由来。

  “之前,青运会的功能主要是负责挖掘、培养‘未来之星’;学运会则立足于校园体育运动的普及,学青会将这两个运动会合二为一,充分彰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体育与教育可以深度融合。”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体校、专业队、社会俱乐部、学校组队……通过不同渠道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凭着学青会这份来自山水间的请柬,汇聚广西展示青春力量,也体现体教融合的成果。

  在这场“赶考”中,无锡运动员所获金牌数占全省金牌总数的13.5%,参赛贡献度位列全省前列,为江苏位居金牌榜排名第一贡献了无锡力量。

  体教融合,“无锡方案”显成效

  11月3日,在学青会开幕前率先展开的比赛中,以江苏省现代五项队为班底组成的南京队在学青会(公开组)现代五项比赛中夺冠。作为省队主力的无锡运动员朱玺羽勇夺女子个人金牌。

  与张佳俊、邓雨菡相比,朱玺羽来自专业队,前者却是学生军,学青会为他们提供了同一个赛场。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均是“体校+学校”模式培养出来的运动健儿。

  今年夏天,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外界对“体校+学校”的体教融合模式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在市一中就读、也在无锡体校训练并注册的游泳运动员戴泽远,被清华大学录取。

  其实,在此之前,夺得杭州亚运会无锡首金的韦奕,也是体教融合的经典案例:他的教育经历与体育生涯紧密相连——在无锡市东北塘小学就读的同时,也在位于该校的中国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受训,小学毕业进入天一中学,并考上了清华大学。成都大运会夺得女乒团体、女双共两枚金牌的赵尚,也是无锡体教融合的受益者:她曾在名帅惠钧执教的惠钧乒乓球俱乐部练球,这家俱乐部正是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的合作伙伴。

  “2023年,无锡体校共有53名运动员被大学本科院校录取,其中13名运动员在体校读书、13名运动员在市北高中‘教体结合班’读书、27名运动员在其他社会学校读书。”市体校校长甘亚逊,对无锡体教融合的成果,深有体会。

  在采访中得知,无锡以体校作为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核心阵地,针对不同项目的发展特点,以开放姿态转变培养方式:面向社会、面向机构、面向学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广开培养人才的大门!

  青春飞扬,正是无锡少年模样

  时值11月,“跃动锡城·2023无锡青少年阳光体育十大联赛”接近尾声。由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发文的这项赛事,成为《意见》发布以来,无锡推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品牌赛事。

  打通上升渠道、拓宽运动员出入口、丰富赛事体系,无锡体教融合围绕这三点强劲发力。“跃动锡城”无锡青少年阳光体育十大联赛,以赛事为依托,营造良好的青少年体育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群众性赛事不断增多:“江南晚报”杯2023无锡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火热开赛,将赛事搬进了学校;2023年无锡市乒乓球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比赛,吸引来自全市35所学校的750名选手参赛……其他形形色色的赛事,更是不胜枚举。

  在城市休闲空间玩轮滑、滑板的孩子,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跆拳道馆的呐喊声中,未来冠军或许正在养成;潇洒的街舞,将青春激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剑道上挥剑的刹那,练就的不仅是力量,还有意志;江南的孩子,同样可以实现骑射梦想;冰雪项目,开启新的运动模式……体教融合打开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青春飞扬正是无锡少年的模样!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学青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三年来,随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化,无论体育界、教育界,还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已成为共识,而体教融合正是良好的培养路径。

  他们登场,他们发光!这一切,正是青春好模样!

  本版撰稿:单红 摄影:卢易、学青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