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神奇颗粒”从源头解决“白色污染”

这家锡企“拓荒”聚乳酸产业

  本报讯 随着塑料制品领域“替”与“换”的力度持续加大,聚乳酸(PLA)已经被认为是解决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的主要替代产品,也是当下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近日,记者来到无锡南大绿色环境友好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省内首家独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聚乳酸切片的企业,对这种神奇的生物新材料一探究竟。

  “这是我们的原料,叫丙交酯,它的最初来源是玉米、木薯、甘蔗等植物。”公司副总工程师程辉拿出一瓶白色粉末状的物体告诉记者,丙交酯经过催化聚合加工得到聚乳酸,使用寿命结束后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完全回归于自然。记者见到,聚乳酸形如一颗颗乳白色椭圆形米粒,而这小小颗粒就是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领域中的“种子选手”。

  从乳酸到聚乳酸,虽一字之差,却曾因技术上受制于人而在国内发展缓慢。据了解,多年前,聚乳酸生产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国际少数几家巨头手中。无锡南大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南大张全兴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在催化剂技术方面突破了国外控制,并实现了主要生产设备、控制软件全部国内配套,于今年3月成功取得5000吨/年示范产线联调联试,获得目标分子量聚乳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聚乳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仅在塑料用品市场,就可制成塑料袋、吸管、碗、餐盘等,年需求量达数百万吨。此外,在医用领域,可做成骨科用材料,植入患者体内,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人体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在农业上,加入了聚乳酸的农用地膜,在完成使命后,半年至一年内就会降解为植物所需养料。聚乳酸还可以应用于工程塑料、汽车航空塑料、3D打印等各个领域。

  “一般来说,聚乳酸的生产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面积的推广,成本会逐渐下降。”程辉说,生产和使用聚乳酸等绿色材料,将从源头上减少“白色污染”,助力打造“无废城市”。未来,无锡南大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将聚焦聚乳酸高端应用市场,着重进行纤维纺丝级高光纯聚乳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项目规划用地约35亩,首期将生产2万吨聚乳酸(切片),二期发展到8万吨产能,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