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退休教师将讲台搬到家里

  □本报记者 裘培兴、王开慧

  早晨5时,今年76岁的陈友泉已在桌前翻阅书刊,这是他几十年来的习惯。“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位惠山区阳山镇陆区中学的退休教师如此解释。最近,陈友泉上榜无锡“最美人物”。

  1971年开始,怀揣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理想,陈友泉走上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又当选阳山镇火炬村第一党支部书记,以志愿者身份在火炬村各个角落奔忙。“以前的学生是单纯天真的孩子,现在的‘学生’都是长大了的孩子。”陈友泉说。他把家里客厅的一张乒乓球桌“变成”三尺讲台,(下转第2版)

  退休教师将讲台搬到家里

  (上接第1版)周围墙上挂满了支部活动的照片及获得的荣誉。

  “家里是休息的地方,成为活动阵地,会影响家人的生活。”陈友泉的做法让家人感到不解,但他解释,既然担任火炬村第一党支部书记,他就要承担责任,把活动室搬进家里方便开展活动,也能加强党员间的交流。家人逐渐理解,也十分支持他在家里开课。

  在这张乒乓球桌上,陈友泉讲过“新时代新篇章”“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客厅时常坐满来听课的党员及村民。

  陈友泉家成了村民的“课堂”,人来人往,显得有些拥挤。各个角落的书和笔记本更把屋子填得满满当当。陈友泉读一本书就记一本笔记,一条精妙的语句、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即时的感悟,他自己也记不清写满了多少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理论知识储备少了,怎么讲好课?”陈友泉说,少当“懂”先生、多当“动”先生,既要把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精,又要接地气,融入村民的心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村头巷尾常常有陈友泉开展公益活动同时讲“微党课”的身影。挨家挨户发放人居环境倡议书、清理陈年垃圾……陈友泉几乎每天都忙个不停。

  村里群租房整改一直是村庄整治的大难题,陈友泉用一场乒乓球赛巧解难题。顾巷55号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东老陈将房子隔成几个小单间,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房屋内环境差,消防隐患不少。村里工作人员几次上门做工作都“碰壁”,老陈表示整治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划算。

  陈友泉得知后毛遂自荐,连续一周,他每天晚饭后到群租房内和租客谈心,听需求、说隐患、讲政策、摆道理。租客被陈友泉的执着打动,希望能居住在更好的环境中,并要求房东老陈配合村委整改。老陈怒气冲冲地来到陈友泉家,陈友泉却笑呵呵地迎上去邀请老陈打乒乓球。一番你来我往的较量后,陈友泉获胜。“老陈,群租房的事跟打球一样,不要看着眼前的利益,安全问题责任很大,我也是着急,你别生气。”陈友泉向老陈分析。听了陈友泉的一番话,老陈笑道:“那让老房子清静清静吧。”最终,老陈按照村里的要求整改,将老房子进行翻新,租住人数也由原来的10人群租,变成现在的一户3人。

  陈友泉本可以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但他还是回到乡亲们中间,带领党员们冲在基层一线,助力火炬村乡村振兴,获得了惠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