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稳步推进,为“工业上楼”架稳“梯子”

  □ 许大伟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无锡与许多城市一样面临着产业用地需求与资源空间紧约束的矛盾。“工业上楼”作为产城融合与新型工业化大背景下产生的工业载体空间新模式,为突破资源瓶颈、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向。深圳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建设供应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垂直工厂”,连续实施5年。无锡作为资源紧缺型城市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工业上楼”的探索与实践。

  “工业上楼”以高层楼宇形式,使传统扁平式厂房实现垂直化分布。一方面,通过土地资源的“立体开发”和空间的增容提效,有效解决产业用地紧缺的现实难题,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载体的提档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能级提升,培育产业发展“高地”。

  但是,“工业上楼”并不是普适性的,其对象更侧重于具备设备轻、震动小、低能耗、低噪音、碳排放少等特点的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转型升级动力作为支撑。因此,“工业上楼”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搞“一刀切”,需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如何为“工业上楼”架稳“梯子”?首先,应坚持以强化产业链为牵引。要结合区域产业布局方向,筛选本地区已经形成的强势产业或者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的未来产业作为“工业上楼”的优先项,通过整合放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培育并形成产业高地,释放对链上企业的吸引力,构建起“园内一条链,楼内上下游”的特色产业格局。另外,确定明晰的产业方向和具体项目类别推动“工业上楼”,可以避免盲目建设带来的园区空转、楼宇空置等资源浪费现象。

  其次,应坚持以园区治理升级为抓手。存量发展是“工业上楼”的先决条件,把传统产业园区治理升级与“工业上楼”结合起来,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方面,“工业上楼”破解了园区发展的空间之困,为改善园区环境、完善基础配套,推动向产业社区升级创造了条件。同时,产业链的集聚有利于园区提升能级、塑造特色。另一方面,注重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社区,为“工业上楼”创造了舒适的工作体验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更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赋能产业链做优做强。从深圳、上海等地的实践看,产业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工业上楼”的有力推手,而“工业上楼”也成为了产业社区的标配。

  再次,应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依托。“工业上楼”目前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面临许多矛盾和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政策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夯实“地基”、架稳“梯子”。比如,面对“上楼”疑虑,要明晰产业规划布局,明确审定、批准条件,提出相关产业建设的技术标准等,为企业提供指引。对“上楼”有特殊要求的,要提供“贴身服务”,“量身定制”相关配套设施,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企业关心的“上楼”成本、运营保障等问题,需要在给予资金补贴、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支持。总之,企业只有上得起、留得住、行得稳,“工业上楼”才能走深、走远、走出成效。

  (作者单位:无锡市自然资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