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以入选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为契机,围绕“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近日召开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耕地保护“三提两严”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要建设每亩可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际开工建设12万亩并于年底全部建成,为历年最多。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强市的基础。我市去年起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田、土、水、路、电、技、管”提出具体要求,当年建设8.07万亩。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整治恢复等各项工作;全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全面摸清耕地种植情况和后备资源,推动耕地数量恢复增加、布局集中连片、质量产能提升,为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夯实基础。
先规划后建设,加强全过程监管。在江阴长泾镇蒲市村,1600亩曾经的低效用地已基本完成整治。原先地势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一,如今地势平整、间隔成方,早前废弃的灌溉渠道也已重新规划建设。蒲市村委副主任李强介绍,这项建设实施全过程监管,项目选项和建设期间都有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参与,期间村干部驻点监管,村民代表也组成小分队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提合理化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村级统一流转、镇级统一管理、平台统一建设的模式推进,每个项目都要按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等五项制度实施,确保建设规范化、集约化。今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5000元以上。
在建好的基础上实现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才能切实“焕新”。在锡山区东北塘街道大马巷村,新建的480亩高标准农田成立了由村书记为组长的维护管养队伍,每月要开展田间巡查,保障农田水面畅通无杂物,对水闸、渡槽等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等。信息显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施“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并落实管护资金。(下转第2版)
瞄准“吨粮田”和耕地保护,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上接第1版)为让高标准农田发挥高效益,建成区域优先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农业产业联盟,推动稻米产业实现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全链条”发展。
根据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至2025年,我市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将达到8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达到85%。明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将迈出大步,目前储备项目面积已达14万亩,并继续紧抓工程质量管理,注重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经得起时间检验,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