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小菜园

  □张寄寒

  在故乡小镇的时候,每年秋天,我总要去田野,掘一米袋的泥土,回家捣碎后,放在两只旧脸盆里,排上一盆大蒜和一盆葱。每天浇一回水,一星期后,葱先冒出,没隔几天,蒜也冒出尖尖头。半个月后,蒜和葱都已郁郁葱葱。

  家里烧鱼,剪一把葱,葱烤鲫鱼格外香;煮个番茄蛋汤,摘几根蒜叶,切碎撒一撮,味道好极了。

  去年初夏,我们从小镇迁往城里定居,特地带上了几袋家乡的泥土。新居有个小园,小园里有块杂草丛生的泥地。我们拔去野草,深耕平整,用家乡的泥土覆盖。

  我们在这块新菜地上种了两垄丝瓜秧苗。一星期后,丝瓜长得有模有样,叶子青翠碧绿。夏天毒辣的阳光把叶子晒得卷了边,我们清晨浇一回水,黄昏再浇一回水,帮助瓜苗防暑,两垄丝瓜顽强生长,长出了细细弯弯的丝瓜藤,向我们讨棚。我们便去找来细竹,截成一米多高的竿子,插在丝瓜周围,再用尼龙绳结网,以便瓜蔓攀附。几天后,丝瓜藤蔓爬满了竹竿。待爬到顶部无处可攀时,我们便拿出麻绳,一头系住竹竿顶部,另一头系于窗户上端。

  邻居家的丝瓜早已开花结瓜,我家这两垄丝瓜看着枝叶茂盛但就是不开花也不结瓜。不过,每次钻在棚下浇水时,总能闻到一股浓郁的丝瓜香。邻居说我买的是新品种,要延迟一个月开花结瓜。

  立秋后,新品种丝瓜果然开花结瓜了。刚结成的丝瓜只有小指般大,但没几天就长成体形粗壮的生瓜模样了。放眼望去,丝瓜挂满藤蔓,也悬在窗棂上。我们一次摘了七八条,女儿家拿两条,儿子家拿两条,一起尝个新、吃个鲜。那一季,两垄丝瓜收获了四十多条。清炒丝瓜、丝瓜蛋汤……一大家子吃了个尽兴。

  初冬时节,我们又把小菜园细细翻了一遍土,播上黑菜籽。半个月后,地里一片碧绿生青。初冬天气干燥,我们每天浇一回清水,略施一点肥,小黑菜长势越来越好。间苗之后,叶片变得又黑又壮。

  进入隆冬,早晨浓霜铺满菜地。我们每天现采现吃,经过了霜的青菜又甜又糯。开春了,小黑菜老了,拔出来洗净、烫熟、晒干,便成了菜花头干。一大家子团聚时,老伴便会制作一道拿手菜——菜花头干烧肉。菜花头干特有的清香,让孩子们赞不绝口,胃口大开。

  今年清明,我们去菜市场买了六棵茄秧回家,种在菜地上。每天浇一次水,一个月后,茄株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盛夏时节,除了坚持每天早晚浇水,我们还关了客堂间的空调,因为室外机正对着茄株,空调工作时呼出的热风太厉害了。

  立秋时分,茄株上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轻盈质朴,藏在叶片中,毫不起眼却让人心生欢喜。几天后,一只只拇指大小的青色茄子倒挂下来,又半个月,大大小小的茄子便成熟了。我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收到朋友们的热情点赞。茄子也成了我家那一季的餐桌常客,蒸茄子、肉末茄子、茄子塞肉……自己种的茄子皮薄肉嫩,回味无穷。

  中秋前夕,邻居家的茄株开始枯萎,我家的六棵依然生机勃发,开花结果,仿佛对人间充满依恋。我们依然每天早晚浇水,希望它们可以慢一些退出大自然的舞台。在我看来,植物也通人性,你如尽力照拂挽留,它们必是懂得感恩的,会为我们作出最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