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四(4)班班主任周耀星结束了病假返校,桌上一张写满祝福和感谢的贺卡让他倍感温馨,此时是他接手该班级的第二个月。“我想这是学生给予我的爱的回应。”周耀星说。
“爱满天下”“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几十年来,教育思想在更新,教学方法在迭代,而作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坊前实验小学始终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圆心”展开教育教学实践,寻找经典思想的创新表达。
●思想为引,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的每一处景都与陶行知有关。
从坊前实小的北门进入校园就能看到一尊陶行知铜像,它建成于2004年,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凝望着每一名来往的师生。以铜像为中心,坊前实小打造“行知园”,四块行知思想宣传栏为师生带来进入校园的“第一课”。
“爱”字10笔,师生共书,“爱心石”的故事在坊前实小已经传了20多年。2000年,学校建校百年,一块巨型太湖石被运进了坊前实小,落于憩园。当时5名在校工作时间最长的老教师和5名在校学生一人一笔,在太湖石写下了“爱”字,“爱心石”由此得名。此后,博爱亭又于2008年落地憩园。“无论校园如何变迁,博爱亭和爱心石都承载着学校的育人思想扎根这片土地。”坊前实小校长姚冬兰说。
“我们坚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近几年开发出一系列相关学习场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老师路颖告诉记者,在“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活动,建成地球村文化长廊。为践行陶行知的劳动教育理论,坊前实小在校内开辟种植区、观测点等,建成“绿+”微农场。“近日,我们带领学生跟随二十四节气开展种植活动,小农夫们循四时之变,应万物之势,赏节气之美。”
●深耕教研,经典理论有创新表达
教学研究与时代同行。
坊前实小最早的陶研课题可以追溯到2005年,名为《“践行行知思想,构建和谐校园”的行动研究》。此后学校分别完成“十二五”课题《行知思想引领下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和“十三五”课题《全人教育思想下行知学习项目的实践研究》。如今,研究进入4.0阶段,学校围绕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重点课题《“教学做合一”思想下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探索正如火如荼。
“陶研坊”是坊前实小开展陶行知思想研究的阵地之一。“在参与陶研坊研讨和活动期间,我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学校语文老师高佳滢说,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生活中的每种情景都有其特殊性,都能成为教育的阵地。高佳滢把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把社会热点话题引入生命教育课堂,学生反响热烈。“现在除了社会话题,我还会和学生分享花开叶落的季节现象,身边处处是生活,处处是教育。”
今年10月,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与坊前实小的老师们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内涵,传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经典思想应有创新表达。“二十多年里,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不断变化,我们始终把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坊前实小副校长庄治新表示,学校通过陶研坊、芳菲书友会和坊小之光每周荐文等多平台引领教师学习和感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寻新路径和学习经典思想双线并行的举措让坊前实小的教育始终充满生命力。
●思想融入日常,师生在爱中成长
前两年,坊前实小面临地面绿化面积距离建设标准还差2000平方米的现实问题,需要利用墙面增加绿化面积。如何用墙面种植绿植?这一问题成为项目化学习《墙面绿化师》的重要内容。
一个项目带动校园颜值和学生综合素质共同提升。“在学习中,学生会成为小科学家、小艺术家、小工程师,深入探究,完成任务,这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相吻合。”科学老师孙雅婷说,通过坊小之光每周荐文,她对“教学做合一”理论有了全面了解,此次项目化学习就是一次新尝试。同样把“教学做合一”思想运用于实际的还有英语老师焦凡喻,她带领学生一起为外国友人制作无锡旅游宣传手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解决问题。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莹表示,项目化学习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新时代表达。“通过项目化学习,老师更深入地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育人能力。”
“爱”,是坊前实小一切教育教学的中心,体现在课堂和师生相处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语文老师朱嘉年从芳菲书友会的交流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当时她刚刚踏上教师岗位,一个“爱”字解答了她所有困惑。
在面对一名自习课上吵闹的学生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为班主任周耀星打开了新思路。“老师很期待你的改变。”用温柔而关切的语言取代严厉批评后,周耀星从学生的眼神中能感觉到,他听进去了。“结束谈话后,学生的一滴眼泪让我深受触动,批评无法真正触及学生内心,但爱可以。”看到自己的教育能触动到学生,周耀星深感欣慰。(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