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我市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首批32家市重点实验室亮相

  本报讯  以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固重要一环。昨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度无锡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正式发布,32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序列。这是我市首次组织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将对入选实验室进行管理、评估和支持,加快培育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

  “我市有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未启动,实验室数量规模与基础研究的需求不匹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相对于产业基础,无锡引领重大科技成果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还需加快。为此,我市着手布局建设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引领发展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本次入选的首批32家市重点实验室中,有18家为企业类实验室,依托我市龙头领军企业建设,还有14家其他类别实验室则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市级公共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单位。浏览企业重点实验室名单,不难发现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布局的脉络。据介绍,今年首批认定的实验室重点支持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如支持华润微电子建设功率半导体重点实验室、支持透平叶片建设高端动力部件重点实验室、支持知原药业建设皮肤外用制剂研发重点实验室等。

  一系列紧紧围绕无锡地标优势产业布局的市重点实验室将面向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高端科技公共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这些市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无锡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的后备力量。”市科技局机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科技部门将优先推荐科技贡献突出、运行成效显著的市重点实验室申请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对上争取更多资源,进一步提升无锡基础研究能力。

  市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序列并非一成不变,据介绍,我市将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动态考察实验室的研发条件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水平与贡献等,对评估结果优良的实验室给予经费奖励,对运行情况不达标的实验室责令整改,推动市重点实验室形成高效有力的研发制度,助力我市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