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我市信托机构探索业务创新模式——

多个首单信托项目在锡落地

  日前,全国首单破产清算领域内的破产服务信托业务在无锡落地,受托管理规模123亿元。该项目金额高,涉及债权人数多,社会影响大。项目落地后,可以加快企业资产处置和债权分配,进一步维护债权人利益,是我市信托服务领域的又一突破。

  “无锡在国内首创校外培训预付资金信托监管模式”“全国首支碳普惠绿色发展公益慈善信托在无锡设立”“江苏省首单以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为宗旨的崇军关爱基金慈善信托在无锡落地”……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市信托机构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模式,多个首单信托项目落地,践行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较好地回归了信托本源。

  深耕预付服务信托

  “培训机构实行预付资金信托监管模式,消费的时候更放心了。”日前,市民周女士通过“锡预付”购买了20节跆拳道课,让孩子在寒假的时候可以锻炼身体。周女士告诉记者,把原先交给培训机构的钱放到信托机构监管,上一次课,就核销一次费用,未使用的课程还可以退费,再也不用担心培训机构中途卷款跑路了。

  “信托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托付关系,它是以信托财产独立性为前提、以安全持有为基础的金融工具,兼具管理职能。除提供资金融通外,还可以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国联信托副总经理邓清泉介绍,自监管部门首次提出“服务信托”的概念以来,国联信托不断探索和尝试,在国内首创校外培训预付资金信托监管模式,利用信托的“财产独立、风险隔离”制度优势,有效监管资金,保障消费者权益。

  据悉,“锡预付”是国联信托在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打造的小程序,集“购买”“确认”“退款”等功能于一体,利用服务信托方式解决商业预付、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预付资金监管不完善的问题。国联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预付资金进入国联信托平台,经确认消费后,国联信托再将对应资金划付给商户。因此在信托资金监管模式下,消费者的预付资金存放在信托机构,不受商户个体经营影响,也完全防范了商户跑路、资金被挪用和查封等风险。

  除培训机构外,“锡预付”还支持商超、洗车、餐饮、家政、体育健身、娱乐等场景下的预付消费。截至2023年11月底,国联信托各预付服务信托平台累计入驻商户220家,上线预付产品(含课程)2200项,累计监管资金6800万元,共1.7万名消费者购买过2.2万次预付产品,进一步发挥了金融在服务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探索慈善信托新模式

  今年11月,由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无锡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的慈善组织参与慈善信托专题座谈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多家慈善组织、信托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政府、慈善组织、信托机构等各方参与慈善信托的新路径、新方法与新模式。

  据悉,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无锡)研修基地在惠山古镇举行了揭牌仪式。双方将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案例剖析、培训赋能等活动,引导更多人群可持续地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慈善信托是一种基于“慈善+金融”的新型捐赠模式,委托人出于慈善目的将其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以开展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益活动。与传统大额捐赠、设立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等捐赠途径相比,慈善信托不但更快捷、简便,还能在满足规范运作、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尊重捐赠人意愿,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

  2022年,无锡先后成立了“华若中慈善信托”“无锡市崇军关爱基金慈善信托”和“无锡助医助学慈善信托”,今年又分别成立了“蒋云南慈善信托”“无锡碳普惠绿色发展公益慈善信托”“东方云峰知识产权慈善信托”“国联证券公益慈善信托”“玉龙慈善信托”等,资金总规模突破1亿元,为全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持续为实体经济赋能

  信托公司是唯一横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信托资金运用涵盖股权、债权、收益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推进产融结合。在监管引领下,我市信托机构围绕国家战略,利用跨市场、多工具的优势,为实体经济持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2021年,国联信托运用信托机制,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协助解决隆达金属上市前的相关问题。2022年7月22日,隆达金属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联信托以自身资源禀赋,助力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此外,国联信托作为我市唯一国有信托公司,还积极参与地产股权投资,保障地产项目投资开发建设;布局TOF、FOF业务,开拓资金渠道,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探索企业破产重整等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为企业提供资产重整、纾困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在新规引领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成为信托行业战略共识。”国联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联信托将继续着眼服务和支持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开拓信托领域新业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陈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