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9日上午,无锡信正金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有“商事调解、为企排忧”的大红锦旗送到新吴区梅村街道商会,感谢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成功调解了一起标的为160多万元的合同赔偿纠纷。
2021年3月初,梅村街道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一支由老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等志愿者、律师组成的调解队伍,义务帮助企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梅村街道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已为辖区民营企业成功调解工伤、债务、劳资、租赁、货款等纠纷72件,涉及金额近千万元。梅村街道商会也被国家工商联授予“四好”商会荣誉称号。
梅村街道现有常住人口5万余人,各类企业上千家,外来务工人员20余万人。由于企业在管理水平、法制意识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劳动合同、工资薪酬、社会保险、工伤认定等引发的劳动争议以及货款赊欠、环境保护、施工扰民等纠纷时有发生。“如果这些纠纷走司法程序,往往存在处理时间长、企业费用高的特点。若依靠民营企业自身的力量,又很难及时有效化解,导致企业诉讼、员工上访,甚至个别企业因纠纷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商会名誉会长王国平是梅村街道一位老干部,也是一名持证多年的法律工作者。据他介绍,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纠纷司法诉讼时间长、解决矛盾成本高等问题,梅村街道商会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务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
“一般纠纷一天了,重大纠纷三天了,疑难纠纷一周了。”据王国平介绍,在商事纠纷调解中,对事实清楚、简单明了的案件,由调解员直接调解。商会成员企业无锡市某服饰公司面临拆迁,租用该公司厂房的2家企业以拆迁导致损失为由,要求给予经济赔偿。因协商未达到目的,这2家企业将该服饰公司诉至法院。在法院的诉前调解中,法官结合租赁合同对相关法律进行了解释,2家租赁企业感觉通过诉讼未必达到自己的目的,决定撤诉。随后,为了赔偿金额,他们与该服饰公司负责人矛盾进一步激化,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商会得悉这一情况后,王国平带领调解员立即与三方老板取得联系。他认真听取各方理由,查看拆迁协议和租赁合同,审核2家租赁企业一年的销售及纳税情况,指出了三方各自存在的问题,引导三方发扬先祖泰伯的至德礼让精神,尽快平息纠纷,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经过近2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导,三方握手言和,自愿达成了赔偿协议,服饰公司负责人也当场转账履行了协议。
针对企业经营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风险,商会调委会先后开展了“借条写作要点”“如何在合同中设置制约条款”“如何规范工资科目”“如何书写劳务用工协议书”“辞退职工与开除职工的不同后果”等法律宣传,切实有效地帮助民营企业筑起减少纠纷的“防火墙”。同时,商会对重大纠纷实施律师、调解员“会诊”制度,确保每个纠纷案件都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某电子厂职工吴某在2019年夏季与厂里中断劳动关系后,承揽了厂里的送水业务。2022年9月7日,吴某在送水途中晕倒,经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动脉血管瘤,手术治疗费用达21万元。出院后,吴某家属要求厂里按工伤进行赔偿。厂里考虑到吴某曾是老职工,愿意给予相应的补偿。但由于补偿金额存在较大差距,双方没有达成协议,该电子厂遂向商会申请调解。商会组织调解员、律师赶到企业,了解到吴某为承揽方,是由自身疾病引发的治疗费用,他的诉求不符合工伤赔偿规定,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同时,调解员和律师发现吴某在该厂连续工作15年,在中断劳动关系时,没有得到合法的加班费。于是,调解员、律师建议吴某改变诉求,要求企业清算加班费。双方采纳调解员、律师的建议,企业翻出了15年的考勤记录,由调解员一张张进行核算,确认吴某15年的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应为19.87万元。最终,双方达成了企业一次性赔偿吴某加班费、补偿金20万元的协议。(吴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