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新城中学师生为爱奔跑的画面温暖了这个冬日。学生接力奔跑写下最适合班主任的形容词,班主任限时往返跑为学生抢零食,响彻操场的呐喊、欢呼和欢笑声彰显出蓬勃的校园生命力。“一场课间活动,我们见证了师生间的双向奔赴,看到了因为被学生夸赞而高兴的老师们,看到了因为被老师重视而幸福的学生们,生命教育就在这样有爱的氛围中悄然进行。”新城中学校长王超说。
生命教育是一道“大题”,需要巧解。开展生命教育多年的新城中学以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为破题点,绘制出独特的生命课程图谱,不断优化具有新城特色的生命教育“解题思路”。
早布局、深思考、敢实践
2023年是新城中学丰收的一年。年初,学校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省仅四所学校入选,无锡独此一所;同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新城中学成功入选。扎实推进生命教育的新城中学正在解锁一项又一项新成就。
新城中学如何做到多项荣誉加身?该校校长王超认为,较早的谋篇布局、从学生角度思考、敢于在校内大胆实践是关键。
安全和健康决定生命的长度,新城中学让生命教育“可视化”的第一步就是建好场域。新城中学的课程中心大楼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该大楼建设规划初期,学校就决定把6楼建设为生命课程中心,邀请多领域专业人士参与设计。如今,课程中心拥有红十字知识学习体验室、消防体验馆、综合减灾体验室等场馆。减灾体验室内,地震模拟小屋、地质模型、防震减灾知识抢答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学生能通过人机互动、实践操作等形式学习防灾减灾、自护求生的知识和技能。红十字知识学习体验室能够满足心肺复苏技能教学的需求。场馆建设之外,新城中学在校园重要场所均配备AED急救设备,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对设备开展检测维护。
好场馆配合好课程,生命教育的“地基”才能扎得牢。在明确走生命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后,新城中学立即引入特色课程,确定教学目标。课程执行中心主任卢仁斌介绍,学校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应急救护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各年级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手抓。“通过此类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学会尊重和关怀他人,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全力答好生命教育这道考题
在初中阶段,生命教育应更多元、有梯度。
2020年,新城中学成功申报无锡市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各学科开始研发生命主题课程。2022年3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新城中学站在新起点上再思考,以生命教育为中心,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其中艺术学科和体育学科先行先试。今年10月,2023年无锡市新吴区首批体育、美育特色学校名单公布,新城中学将两项荣誉全部收入囊中,实力尽显。
“生命+美育”的画卷如何展开?新城中学刚刚结束的“生命美学”汇报展览就是生动诠释。学生以色彩、自然、空间、对话和创见为关键词,用掐丝彩砂、叶片拓染、雕塑、沙画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带领学生理解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进而感悟生命之美。”美术老师浦慧说。
不仅美术,各学科都在以“生命+”为大主题寻找课程切入点。如语文学科通过课文《海伦·凯勒》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物理学科在“惯性”知识点学习中融入交通安全知识。
“我们在实践中一步步绘成了生命课程图谱,实现专题教育、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线并行,用切实行动给出生命教育的‘解法’。”王超说。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幸福、奠基未来,是新城中学的办学理念,也引领学校不断挖掘生命教育的深层意义。目前,学校已经总结出生命教育的目标:悦纳自己、诚以待人、敬畏生命、悦享自然,明确了具体任务,如提升学生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等。
从新城中学走出的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形象?这是学校当下以及未来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如何塑造学生,他们踏出新城中学校园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这都是生命教育出的考题,而我们的答案未完待续。”王超表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将继续完善生命课程体系,努力拓展学生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为终身幸福奠基。(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