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基层食安办是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一道有力防线,也是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无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基层食安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制定市级地方标准《基层食安办建设等级评价》(DB3202/T 1057—2023),不断强化镇街基层工作力量,各板块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阴市澄江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坚持党政同责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江阴市澄江街道时刻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落地落实。
全员包保广覆盖。街道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包干,组织17名班子成员、388名村社区干部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930家,建立定期研判、信息共享、监管互动、应急联动的工作机制。
定时定点强协管。将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依托“无锡市数字食安平台”协查食品安全责任主体28430家次,发现问题线索9867条,实现每季度全覆盖。
挂图作战齐发力。开展“扛红旗、立标杆”行动,每月定期通报督导完成进度、发现隐患及整改情况,亮出“成绩单”。
江阴市祝塘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点亮“夜经济” 激活“烟火气”
江阴市祝塘镇针对镇区流动摊贩集聚点位,探索夜市管理新模式,为城市“烟火气”保驾护航。
高站位部署。制定夜市食品摊贩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备案公示制度,划定经营区域、明确经营时段、限定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行为。
规范化管理。推进夜市便民疏导点、外摆摊区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对各摊贩主体进行“双轨迹”排查,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管理,累计开办夜市78场次,完成食品摊贩备案23家。
常态化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常规性“体检”、针对性指导,压紧压实夜市管理方主体责任,督促问题整改形成闭环。
宜兴市新庄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构建“食安指数”精准化评价机制
宜兴市新庄街道运用数字思维和指数模型,综合分析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投诉举报等数据,创新推出“食安指数”,直观展示各商户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引导主体自律。公开指数信息,各商户可互相查看、对比,调动商户自主管理意识。扩大指数“朋友圈”,协调银行为6家排名靠前的商户提供100余万元低息贷款。
推动精准治理。发挥“食安指数”综合评价作用,将燃气安全、餐厨废弃物处理等多项内容纳入指数评价范围。
构建阳光共治。将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协管数据和消费者好差评数据纳入指数范围,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宜兴市宜城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多元共治”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宜兴市宜城街道开展基层食品安全共治创新,探索接地气、有特色的基层食品安全共治监管模式。
聚焦一桩民生小事。从食品摊贩这个小切口入手,开展食品摊贩综合治理。通过划分区域、确定时段、开展登记备案等措施,守护城市烟火气,提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建强一支监管队伍。形成“5+X+N”工作体系,将整个街道划分成5个片区,“X”是指街道下派每个社区1名专兼职人员,指导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N”是指社区划分网格,按网格配齐食品安全协管员。
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建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搭建属地政府、监管部门、物业公司、经营企业、消费者五方互动平台。
梁溪区广益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千里眼”让餐饮后厨透明可视
梁溪区广益街道充分利用智慧化监管手段,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视频监控,“无感”监管少打扰。布控视频监管,实现全流程、全过程数据采集和不规范信息自动预警,降低对经营者的干扰,减少企业负担。
全程监督,后厨“直播”提效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透明化、阳光化”的监管,为食安监督人人参与提供了途径。
精准监管,赋能执法更高效。实时抓拍、线上预警,提升了问题发现率和精准度,并有效节约了监管成本。
锡山区羊尖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一宴一册”制止餐饮浪费
锡山区羊尖镇将农村集体聚餐作为反餐饮浪费的基层哨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推行一宴一册,建立农村家宴“打卡本”。一场农村家宴使用一本《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手册》跟踪管理。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前期登记备案,查看厨师健康证,督促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
开展培训指导,组织民间厨师“学习点”。聚餐期间,协管员现场指导,查看环境卫生并提出整改意见。每年组织民间厨师集中培训。2023年,备案场次71场,培训民间厨师45人,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45份。
倡导文明理念,营造健康美德“宣讲站”。督促聚餐承办者按“限量限碗限桌”的原则准备食材,如有多余的菜品,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乡里乡亲分食打包,营造食安温情。
惠山区堰桥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双总监”压实校园食品安全
惠山区堰桥街道科学把握属地与主体“双责定位”,创新学校主体、食堂承包商“双总监”协同管理模式。
强化领导,食品安全“双岗履职”。辖区30家学校食堂实行“双总监”工作制,分别由学校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和餐饮运营公司负责人担任食品安全总监,签订承诺书60余份。
治理有力,食品安全“双轨并行”。定制度、明职责,在既有规章基础上,每个学校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安全员,每天双轨迹排查风险隐患。
强化共治,食品安全“双重保险”。街道包保干部、协管员结合“五常法”“阳光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开展联合巡查,合力提升辖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宣传检测两手抓 食品安全进万家
滨湖区马山街道结合日常巡查,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开展风险监测,守护辖区居民饮食安全。
建立社区食品安全宣传站。辖区12个社区内全部建成食品安全宣传站,连续5年邀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志愿者团队开展知识讲座,累计服务超60场次。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地产农产品宣传推广,马山杨梅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灵雾茶和芋头已注册商标。建成茶叶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提升本地茶品牌影响力,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筛查。连续5年采用随机采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食品抽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滨湖区蠡湖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党建联盟聚合力 深耕细作“责任田”
滨湖区蠡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标杆。
“全方位”联动,打造基层“新标杆”。联合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八支部、市食检中心签约“食安党建联盟”,推动“基层党建+食品安全”深度融合。
“全覆盖”督导,深耕细作“责任田”。按照“分层分级、层级对应、形式多样、包保包干”原则确定食品安全责任网络,确保1060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应保尽保。
“全流程”护航,开启便民“直通车”。上线全市首个“食安巴士”宣传车,免费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科普和快速检测服务。
新吴区鸿山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品牌孵化 “小作坊”变身“精工坊”
新吴区鸿山街道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疏堵结合”+“一对一帮扶”,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项目升级。
同向聚力。印发《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以奖代补办法》,招引翠山集团高标准打造食品小作坊智慧产业园,提供一站式服务,33家食品小作坊入驻园区。
银企对接。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面,帮扶实现首单食品小作坊30万元专项普惠贷款。
靠前服务。统筹多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力求实现园区管理专业化、生产管理标准化、日常监管清单化。指导园区管理方办理集体商标,探索实践“品牌孵化、服务延伸、网络直播”的新管理模式。
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个首创”激发数智效能
无锡经开区太湖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施“三个首创”工程,持续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首创食品安全治理小程序。以“两员巡查”+“包保督导”为抓手,通过小程序的督导端、监管端、企业端、消费端线上互通,确保每次巡查检查隐患线索有迹可循,助力执法部门快速结案。
首创食品安全与基层大平安的联合共治。遵循“协同共治”原则,依托食品单位综合安全治理平台,实现足不出户掌握辖区主体底数及各类安全隐患,打造基层大平安协同共治新模式。
首创街道食品安全应急实战演练新模式。模拟辖区餐饮服务单位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夯实全域应急处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