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畅通,是群众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期盼。为切实回应民众对“安全出行”的殷切期望,营造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转变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理念,通过改革事故处理机制、优化交管政务服务、及时回应民意诉求等方式,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轻微事故“云上办”,敢于首创为执法提速
去年12月18日,无锡迎来一场“寒潮暴雪”的天气,一整天的大雪让路面湿滑冰冻,路况更加复杂,出行压力陡增。12月19日上午9时许,在太湖大道红星路口,两辆小型轿车发生追尾事故。接到当事人的视频报警后,“e路通”后台工作人员迅速通过视频远程勘察,帮助事故双方驾驶人完成了该起交通事故的信息采集和责任认定。该起事故符合轻微人伤现场调解情况,且双方同意调解,“e路通”驻点保险理赔员主动进行线上调解,5分钟内将事故处理完毕。
“e路通”视频快处在风雪严寒天气中大显神威,及时快速处置雪天车辆追尾、剐蹭事故。据统计,去年12月18日至20日,受下雪天气影响的3天内,我市通过“e路通”累计视频处理事故2623起,每起事故平均用时6分钟,让驾驶人真正感受到雨雪中的暖心服务。
为了简化交通事故处理流程,降低群众处理交通事故成本,提高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去年4月份,无锡交警在全国范围内首推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新机制“e路通”,为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提速。“‘e路通’的推出,彻底重塑了事故处理流程,打破了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事故处理每个环节越来越顺畅、越来越高效。”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副大队长房子元说,“e路通”与3家主要保险公司报案理赔系统互通,可一键同时完成公安报警和保险报案“双报”,并在全省率先开通在线垫付功能,跟进处理住院医疗费用垫付申请,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办成“暖心事”“顺心事”。
自“e路通”应用上线后,累计视频快处交通事故15万起,日均处理占同时段交通事故总量的60%,市区高峰时段车辆出行速度同比提升6.1%,为一线交警减少了30%的现场出警量,当事人满意率达99.93%。
聚焦群众难办事,优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窗口服务“提质办”、简单业务“便捷办”、硬核改革“兜底办”、7项车检“便民办”、3项车检“容缺办”……这一项项惠民便民利民政策的实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交管业务办理更简捷、服务更优质。
“真是太方便了,从拍照体检到取证,20分钟驾驶证就换好了!”刚从自助车管所拿到换领驾驶证的王先生笑着说。为让群众“少跑路、方便办、一次办”,车管所批量投放自助体检拍照机、驾驶证自助受理制证机和交通违法自助处理机,驾驶人体检、拍照、缴费、制证等业务一体融合,群众无需到服务大厅就能一站式办结驾驶证补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业务,日均“无接触式”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实现简单车驾管业务自助式办理。
规范是车管工作的生命,服务是车管工作的灵魂。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监管,车管所在优化服务的同时,聚焦科技赋能,做硬法治支撑,对86项重点车管业务运行流程、监管方式、盲点漏洞等开展兜底式排查,逐项评估业务风险,完善监管工作措施。同时,综合应用大数据比对、图像行为分析等技术,车管所推动机动车、驾驶证业务预警信息处置率达100%,实现市、县两级车管全业务类型、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管理;上线“智源”二期系统,民警可以实时查询辖区源头隐患信息,生成工作任务清单,将走访企业、隐患处置全过程闭环流转,并联合交通运输部门为4022辆工程运输车试点安装主动防控系统,依托车载智能终端实时采集驾驶人行车信息,对车速、疲劳驾驶、夜间行驶、天气、道路因素等进行风险预警,开展趋势性分析,有效增强源头安全管控能力,全市工程运输车亡人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