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做一次心脏外科手术风险很大,更何况做了4次。近日,来自泰兴的吴女士在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顺利完成了第四次心脏换瓣手术,平安度过危险关。“重生”后的她对明慈专家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表示感谢。
■生命一次又一次接受考验
吴女士今年50岁,2006年曾在上海做过主动脉瓣置换术,2021年1月因“主动脉瓣机械瓣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去了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出现室颤做了“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心包剥脱术”。之后因组织水肿,她又出现了二尖瓣瓣周漏,又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心包剥脱术,术后恢复良好。
近段时间,吴女士出现了胸闷气短的情况,除了夜间不能平卧,还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她赶紧来到明慈医院求诊。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发现吴女士心脏扩大,心衰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已历经过3次开胸手术,还能承受第四次吗?面对病人性命相托的信任,明慈医院院长、心脏外科主任杨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他们对病情进行了深入研判:二尖瓣换瓣术后身体功能衰竭、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包粘连、心功能Ⅳ级,并伴有肺动脉高压及2型糖尿病症状。病情危重,患者必须马上施行手术。
团队医生刘广林介绍,二尖瓣就像心脏内的一扇“单向阀门”,血液通过二尖瓣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二尖瓣通过单向“开关”能保证血液不会倒流入左心房。不过,一旦这扇门出现严重的“关不严”或者“打不开”,就会影响心脏功能。“所以,再次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是患者生存的唯一机会。”
■第四次换“心门”迎来新生
虽然患者的基础条件很不乐观,多次手术也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和打击,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生的希望。她的决心也让医生决定为她放手一搏。
2023年12月21日12点25分,第四次二尖瓣置换和心包剥脱手术正式开始,术中的操作远比想象的复杂,从切皮开始,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刘广林说,因为患者经历过多次开胸手术,心脏与周围组织的结构粘连得厉害,只有把心脏连同血管与周围组织分离出来才能完成体外循环;患者长时间心衰,心腔扩大,心脏与胸骨粘连紧密,开胸就有心脏破裂的风险,每一次分离都有可能发生大出血。术中,杨光就跟走钢丝一般,历经10个小时零5分钟,手术正式结束。整场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对医生的技术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术后,经过监护室严密监测、治疗,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得很快。
刘广林介绍,临床中,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在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衰败或感染等情况,需要再次外科手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心脏外科手术技术有了很大提升,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来治疗。像吴女士进行4次手术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体现了明慈医院的综合技术力量。同时,患者不放弃治疗的信念,对医生的充分信任,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作为明慈医院心脏外科学科带头人,杨光凭借着二十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团队开展各类疑难重症心脏外科手术。明慈医院也展示了在治疗复杂心脏病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本地及周边心脏病患者带来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