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发
900年前,即公元1123年,正是北宋宣和五年。八月,郁郁葱葱、修竹茂林的无锡湛岘山(今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社区山泉广场),丁忧守孝三年的李纲,焚香拜别父母双茔,离开庐屋下山了。
他没有先回大李墅故园(今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社区大利市),而是顺着山脚,过龙尾陵道,向东一路转过惠山九陇,穿过锡惠峡谷,径直来到了锡山南麓的双溪河口。他早已选好基址,要在这里构筑居所,实现他人生的转折,圆其后半生过上溪山相伴、田园牧歌隐逸生活的梦!
出身官宦世家,熟读诗书,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博取功名的李纲,曾是那么的豪气万丈!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都城汴梁遭遇洪灾,身为起居郎的李纲心忧天下,愤然上书,直指水灾为天戒,要求朝廷畏天戒、固民心、收士用、严守卫,从而触怒皇帝赵佶,被贬至福建沙县,任监理商税场务的小官。这是他跌宕人生六起六落的第一回。
常言道,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乐其志”。在贬谪途中,李纲就已萌生归隐山野的意愿,“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也流露出“梁溪幸有闲泉石,正好归来作故侯”的向往。宣和二年到谪地沙阳后,这份意愿更加强烈。赠邓季明诗中写“何当归梁溪,耒耜买一廛”;和陶渊明归田园诗中心情更是迫切,“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手植松与桂,青青三万株。”
得到朝廷许其从谪地归消息及归锡途中,李纲更是一路都在谋划惠山幽居的腹稿蓝图,“归去复归去,溪山满眼前”“结宇依青嶂,开池浸碧天”“我今归去隐梁溪,远迹江湖养愚直”“世途游历遍,归去老山林”“朝市不可留,山林有佳趣。结庐无人境,散策时远步”“休问东陵瓜,且种梁溪芋”……
归锡途中,得知父亲和家眷因避兵灾暂居海陵(泰州),李纲便到海陵与家人团聚。在海陵期间,他仍心心念念惠山下筑居的规划,“我居梁溪傍,密迩陆子泉。漂流旅海陵,又欲买一廛。”“归去梁溪谋筑室,隔江相望两翛然。”
宣和三年四月,方腊被擒后,无锡局势逐渐安定,李纲携家人从海陵返锡。舟过长江望着越来越近的惠山,不禁心潮起伏,“家山在望已可喜”“田园有趣良足乐”“笑傲自可终余龄”,他仿佛已经能看到将来“梁溪居”的尖尖角了!
孰料世事无常,因两地奔波,舟车劳顿,李纲父亲李夔一到无锡即一病不起,于闰五月溘然长逝。李纲悲伤至极,按制在湛岘山守孝,不事一诗一娱,梁溪居工程也因此搁置。
丁忧结束,李纲开始梁溪居的筑建了,“年来为众建广厦,胸中结构良峨巍。修梁巨栋资喜舍,瓶锡不惮东南驰”。梁溪居占地二顷(北宋时一顷为100亩,一亩为现在的0.91亩),有中隐堂、棣华堂、文会堂、九峰阁、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八景。中隐堂前移植了数十株来自福建闽中的岩桂。
梁溪居建成后,李纲陶醉于远离朝市的山林佳境、世外桃源,安乐于日汲惠泉、品茗读书的闲逸生活。“文社谁襟袖,诗坛为主盟”,也曾生起在无锡复整旧学、领盟文社诗坛的心愿。“常愿买一廛,筑室湖上居”“浮家苕水去,乘兴剡川行”“我亦新沾散人号,浮家正欲老江湖”,还想效仿晚唐皮陆,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可惜这些美好愿望,都随着宣和七年春朝廷的一纸诏令而随风飘去。从此,出将入相,走上不是在军政、就是在贬谪的漫漫流离征途,除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和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罢官后均有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居于梁溪居,李纲再也没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梁溪居故地。“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令后人唏嘘不已!
2005年,无锡市政府成立梁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谋建梁溪居,后由李纲后裔、著名园林建筑大师李正教授设计,于2006年建成。从此,一座充满仿宋复古气息的梁溪居,耸立于梁溪河北岸(蠡溪桥北堍西侧)。李正在《造园意匠》中写道:“梁溪居虽非旧址,仅沿用旧名,其布局则根据园基地形环境,结合李纲《梁溪集》中自述的梁溪居概况,以及所赋的《梁溪八咏》诗意内容和今日功能作因地制宜的擘划。取其意,存其实,展现当年概况。”
那么,李纲的梁溪居故址到底在哪呢?其实,李纲及后人,虽然没有留下明确的地点记载,但是梁溪居作为李纲的呕心之作,李纲在自己的诗文中还是饱蘸浓墨留下了明晰的记录,我们一起来试着还原九百年前的场景吧——
李纲作梁溪居《中隐堂上梁文》中,有具体的方位描述:
梁溪十里贯震泽以旁流,惠山九峰据兑方而高峙。崇冈茂林环于后,梵宫琳馆参于前,爰卜我居,为终焉计……
儿郎伟,抛梁东,习习春皋转谷风。舒啸但能同靖节,醉乡何必记无功?
儿郎伟,抛梁南,梵宇琳宫气象参。日射楼台增壮观,风传钟磬助清谈。
儿郎伟,抛梁西,九峰秀色照梁溪。面野已开清贵阁,临流更筑钓鱼矶。
儿郎伟,抛梁北,千里云烟瞻紫极。山林幸遂麋鹿心,犬马敢忘天地德……
李纲诗中还有“西山来爽致,小阁湛虚明”“幸有西山供醉眼”“西山积翠多爽气”“小阁峥嵘面九峰”等描写。
从以上诗文看,梁溪居中隐堂南西北三面参照物比较明朗,而东面比较模糊。再从李纲的其他诗句来印证:“余生集百忧,负郭耕二顷”(负郭指靠近城郭,这里指无锡古城西城墙),“东吴信佳地,碧溪绕青山。我居枕溪傍,卜筑亦有年。”
中隐堂是梁溪居的主体建筑。于此,可以勾勒出梁溪居东南西北四象限坐标——
北:锡山。
南:明阳观(梵宇琳宫)。明阳观,位于璨山东南麓,原名洞阳观。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九月,宋徽宗赐名明阳观,拨款重修道观。元王仁辅《无锡县志》记:“璨山,去州西七里,在惠山东南,亦惠山之脉。山之麓有明阳观,云即古洞阳观基也。”
西:惠山(青山)。
东:无锡古城、梁溪河,离梁溪居稍远。
确定了梁溪居的所在坐标区域,我们再来看李纲诗文中的其他描述:“画舫临流四面通,绿窗面面有清风。年来始会虚舟意,正在江湖波浪中。”“画栋飞檐俯碧流,何时归去舣扁舟?不须更把尘缨濯,直取冠裳裂即休。”“余既居梁溪,有田园可乐,又平生爱钱塘湖山之胜,常欲治书室湖上,买小舟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以终其余年,此素志也。”
于此可知,梁溪居是临流通梁溪河,可停泊上下舟楫的。
对照古时地形地貌,通梁溪河的河流有两条。第一条是浒溪河。自梁溪河西定桥处,向西经小木桥、浒溪桥(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流至下余巷处。第二条是浒溪河到惠山烧香浜的支流,自俞公桥处流至锡山脚的山沟溪流。
综合分析这两条河流,第二条不利舟楫通行,又紧靠锡山,不适合建大宅第。因此,梁溪居应是建造在较宽敞的下余巷处,也就是今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惠河社区锡景苑区域。该地块古名“让泉里”,后名“下余巷”,距天下第二泉、惠山寺、春申涧不足一公里。春申涧的山水就是经庙巷流向下余巷,再向东南经浒溪河流入梁溪河的。此地完全符合李纲“我居梁溪傍,密迩陆子泉”的描述。
李纲诗有“双溪与叠嶂,拄颊对佳境”。“双溪”,就是指惠山麓锡山脚到浒溪河和下余巷到浒溪河的这两条溪流。南宋《咸淳毗陵志》:“双溪,在县北五里。一西通河浒、钱桥,一东南与梁溪合流。”梁溪居就在这双溪之间。李纲面对着秀丽双溪和惠山叠嶂,以手拄颊,悠然自得,独享佳境,感慨万千。
这也与“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的记载相一致。可见,梁溪居在建成130多年后的南宋末依然存在,但毁于何时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