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法律援助便民利民,尽职尽责地为我们打工人‘撑腰’,谢谢你们!”近日,拿到9万元工伤赔偿款的受援人薛某特意给滨湖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表达内心的谢意。
近年来,滨湖区坚持司法为民,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该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0余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以及河埒法治文化小游园、水秀平安法治文化园、湖景廉政体验馆、胡埭百廉文化步道、荣巷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载体,构建起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3年,该区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59件,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通过引入第三方协调机制,街道分别探索建立了‘阳光调解室’‘驻村(社区)法官工作室’‘驻村(社区)律师工作室’等平台,满足了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河埒司法所所长何建忠介绍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近年来,司法所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讲和矛盾调解等,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一批困扰居民的涉法难题以及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解决,有力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2023年,滨湖区司法局组织近20家律师事务所与78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并将驻村(社区)法官、律师、民警、户口协管员和阳光调解员充实纳入到兼职网格员队伍,采取定期值班、进村入户等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法律服务。迄今,该区已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00余次,累计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38件。
在蠡园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个季度都会定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为辖区企业提供“法治沙龙”“法治体检”等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及时防范法律风险。2023年,滨湖区司法局在各园区分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由法律顾问通过“预约+值班”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迄今,该局已深入小微企业厂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45次,为企业提供调解服务127次,出具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提示70份,帮助企业制定法律风险防范方案64份。(邓力銎、夏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