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内人头攒动,又是一个就诊高峰。面对各行其道的进出车辆和井然有序的停车管理,医院保卫处副处长朱春峰显得很淡定。自去年12月28日停车新政实施以来,就诊者不用为一个停车位而在中南西路和湖滨路上排长龙等待了,中南西路通行效率较半年前也大幅提升。
2023年,我市将缓解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院区)和市人民医院3家重点医院通行难、停车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相比两家综合性医院,门前道路狭窄、院内车位不足的市中医医院要缓解通行难、停车难更为不易。城管、卫健、交警等部门和属地政府知难而进,按照“院内挖潜、外拓资源、综合施策”的总体思路,成立工作专班,半年来狠下“绣花功夫”,为就医百姓解停车难题。
车难停
腾挪职工车位给患者
说起市中医医院的停车难,自称“中医忠粉”的市民徐芳坦言:“在市属大医院里,中医院的门是最难进的,门口路太窄,院里车位又少,每次去都要在外面排队半个小时以上。最夸张的一次,我是从湖滨路接近太湖大道的地方,一点一点挪到医院里的。”
要治“停车难”之标,就一定要治“车位不足”之本。在市卫健委牵头下,院方尝试腾挪职工车位。去年初,全院首批腾出了100余个职工车位让给就诊患者。腾挪的效果立竿见影,但仍然无法满足就诊者的停车需求。面对院外每天存在的车辆排队长龙现象,院党委决定继续腾挪职工车位。院长带头绿色出行,一些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积极让出院内车位,给更多的就诊患者使用。
市、区两级城管部门逐一查找医院附近的公共停车场,及时为医院落实了一批租赁车位,供职工停放私家车。
2023年,市中医医院共腾出职工车位300个。结合院内交通动线优化,医院又新增停车泊位102个。目前,医院共有停车位833个,其中655个为就诊车辆泊位。“免费停车时间延长至1小时”“先离场后付费”“停车就诊联动”等停车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了院内停车周转率。仅仅半年时间,医院的停车位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且每天就诊者停车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自去年12月28日以来,院外停车诱导牌上“剩余车位”一栏一直显示有余位。
门难进
改造进出通道畅交通
“就在半年前,这里门前排队车辆从中南西路延伸到了湖滨路上,就像游戏里的贪吃蛇。”在市中医医院门前维持秩序的保安郑师傅告诉记者。
在市中医医院车位不足的根源性问题解决后,如何让车“进得来”成为解决门前常态化拥堵的关键。工作专班经反复研究,几易其稿,于去年10月起对中南西路市中医医院段实施改造。
交通疏堵工程为中南西路增设了非机动车道,调整了道路绿化布局,增加绿茵式非机动车停车场1600平方米,可以容纳300余辆非机动车停放。新增了透水彩色沥青人行道,改变了机非混行、人行道违停以及行人、非机动车抢道的现状。通过对医院西大门机动车出入口升级改造,使入口由以前的两车道增加为三车道,车辆实现快速进场。出口位置则向西平移21米,出院车辆一律右转驶入中南西路,减少院内车流积压。
综合施策为市中医医院通行秩序带来明显改观。去年12月28日以来,入院车辆已无排队现象;离院车辆由原先高峰时段排队30分钟减少至10分钟左右,非高峰时段则无须排队。机非分离后,医院门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擦事故大幅减少。
路难走
多方联合管理保成效
就当医护、患者和路人以为市中医医院通行难、停车难问题已破解时,新情况出现了——元旦后每天上午10点至12点,医院门前出现了车多缓行甚至拥堵现象。
早高峰都能畅行,过了早高峰反而堵上了。问题出在哪里?过路市民都将问题矛头指向了出租车。每天上午10点,就诊市民陆续离开医院,出租车司机见机在院外停车“趴活”,直接占据了一条车道,有时还会排队到湖滨路路口,中南西路仅余一条车道可以通行。
本以为缓解的通行难又出现了回潮,有点令人意想不到。1月8日上午9点30分,一名交警和一名辅警来到市中医医院门前,劝离在此“趴活”的出租车,确保道路畅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滨湖大队负责人表示,针对新情况,大队已安排警力,加强就诊高峰时段医院门前道路交通常态化管理,避免出租车占道“趴活”。
市交通局已迅速跟进,一方面派出执法力量在现场进行劝导,另一方面将深入各运营企业开展规范宣传。下一步,还将与各方一起研究优化涉及医院公共交通举措。
市城管委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23年缓解3家重点医院通行难、停车难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劳永逸。今年,在市城管局牵头下,各相关单位将以民生情怀,继续推进缓解停车难实事项目,针对目前院外交通、诱导设施、人行通道等方面的不足,以绣花功夫持续改进,畅通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卢易 文/敖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