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在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潮中,接壤乡镇如何定位发展、刷新辨识度——

万石探路“小而精”发展之道

  □本报记者 胡志杰、蒋梦蝶

  日前,宜兴万石镇一块90多亩的低效地块盘活后迎来新主人,来自无锡市区的4个项目即将入驻。“亩均税收将实现十多倍的增长。”万石镇镇长郭庆赟说。

  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对于接壤乡镇来说,会带来怎样的发展潜能和合作空间?位于锡常交界处的万石是宜兴区域面积最小的镇,去年提出打造“苏锡常一体化发展中心枢纽”的发展定位,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探索“小而精、小而美”的镇域特色发展之路。

  “低效地”盘活,产业“攀高逐新”

  意美德总投资2.1亿元的“轻合金型材生产用智能成套装备”项目,将于近期竣工投产;投资1.2亿元、生产绿色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九众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正在做投产的最后准备;总投资3亿元的先道机械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严寒季节,万石镇的项目建设现场却是热气腾腾、捷报频传。

  “这些新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来自长三角地区。”万石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主动承载苏锡常先进制造业溢出,万石镇逐渐成为投资热土。据了解,目前万石镇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37.78亿元;签约待建项目11个,总投资41亿元。

  项目引进带来的产业提升效应明显。在这些重点建设项目中,机电、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也是万石推动机械智能制造产业“攀高逐新”的一个缩影。科创含量不断提升。去年,万石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4家,完成率居宜兴全市第一。

  为加快项目落地,万石加快腾笼换鸟,去年下半年开展宜兴首个工业用地盘活提升试点,目前已盘活3个地块168亩土地,拟引入总投资16亿元的7个项目。万石镇在项目招引上不完全追求大体量,但设立科技、生态、税收“三个门槛”,特别是该镇全域位于太湖一级保护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一票否决。

  “土特产”升级,打响区域品牌

  说起万石,有两样“特产”很有名。一是水芹,这里是无锡市“菜篮子”基地;二是石头,这里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石材市场。在“一体化”发展大潮下,万石全方位推动一二三产业提档升级。

  上月初,万石举办首届水芹文化节,发布“万石水芹”IP形象,探索构建“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的新发展格局。目前,后洪村的水芹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值超1亿元。同时,万石启动建设高标准蔬菜田,聚焦优质稻米、精品果蔬、特色“水八仙”等,通过增值加工,延长产品链、提升价值链。

  石材作为万石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受下游领域降温影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目前,石材市场有4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传统“小散乱”的加工模式亟需绿色转型。为此,万石创新提出“共享车间”的做法。通过引进制造云APP、采购数字化设备,建设统一合规的“共享车间”,既淘汰一批落后加工设备,又规范石材商户加工行为。万石还将搭建石材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创意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石材与设计精准连接。

  “小而美”环境,留住优质资源

  不断引进项目和人才,如何留住是个不小的难题。打造“小而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万石花了不少心思。

  瞄准需求端,为落户企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以前,企业注册、经营主体变更等事项,要跑宜兴市级办理,而现在“家门口”就可办理。此外,万石立足地缘优势,牵头常州雪堰、滨湖胡埭两镇,发起锡常两市三地首个乡镇跨区域通办,实现5大类29项政务服务“异地代收、三镇联办”,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利度和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作为锡常交界处,万石着力营造好宜兴东北门户环境。目前,该镇做好宜常高速南延段区域空间布局规划,配合做好周杨公路推进工作,提升交通运输的承载力和舒适度。做好镇入口美化、特色化改造和主要干线公路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全面提升镇区整体形象,改善百姓生活品质。围绕打造“闵惠芬二胡文化IP”,创新传承二胡民乐文化,万石镇提出实施“国乐当潮”“民乐正兴”两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打造和传播“二胡之乡”的文化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