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蹄疾步稳方行远

无锡点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在市民中心人形机器人展上,一个酷似终结者的赛博朋克风机器人,正灵活地与大家招手互动,他和将进酒的“李白”面对面,未来和过去,在光影中和谐交融。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全国最大的电影级5G智慧虚拟拍摄棚建设完成,“AIGC+影视拍摄制作”让电影特效制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内,大模型、人工智能、文化元宇宙、AIGC、新型显示和感知交互……海量的科技生词,蓬勃的新兴企业,在无锡,文化呈现出更未来的模样。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当前,无锡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文化企业已占文化规上企业近四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共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32家。特别是2023年,太湖云等6家企业跻身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占全省1/7。卓易信息异军突起,成功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实现了全市该项荣誉“零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在无锡,我们实实在在感受这一朝阳产业的澎湃脉搏,无锡经开区德必项目如火如荼,梁溪区“1+4”猪八戒网总部项目等加速推进,锡山区锡东T立方体育生活广场正式开业……这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成果,一步步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红船厂等文化空间层出不穷,锡钢浜等工业遗址华丽转身,小娄巷、崇安寺等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58赶集、今日头条等平台型项目不断涌现,通过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培育,借力“科技+”和“创新+”的“双引擎”,无锡文化产业正在爬坡过坎,逆势上扬,不断跑出令人瞩目的“加速度”。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利润增幅均首次位居苏南首位、全省前列,逐步从“后进”向“优等”迈进,特别是“五经普”初步认定我市文化企业数为5万多家,较“四经普”翻了一倍多,增速居全省第一。

  从招引培育到项目纷至沓来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新动力、新动能”,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了方向。肩负着使命和担当的无锡,决定在文化产业上强后劲、抓增量,实现更大的发展突破。那么,提升的空间到哪里去找?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到有风的地方去,通过招商引资的源头活水,才能让“盘子”做得更大、生态变得更好。

  高山流水觅知音,招商引资的“商”和“资”如何契合城市文化的“道”和“志”?“实”是必要的结果,也是工作的导向。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各地城市的前沿动向进行深入摸排,所在城市重要产业链是什么?对照目标城市,无锡需要什么企业?如何能找到头部相关企业?如何在目标企业和无锡产业中找到契合点?如何提炼优势,一击即中?在创设的文化产业招商工作“五步工作法”中,通过对无锡文化产业的“望、闻、问、切”,招商思路逐步清晰,目标谱系日趋精准。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去年,无锡文化产业首次“走出去”,围绕龙头型、平台型企业,大招商、招大商。上半年,举办1场无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大会、8个板块招商洽谈、N场商务洽谈等“1+8+N”系列招商活动,走访华侨城、腾讯等80多家头部文化企业,就重点合作项目进行深入洽谈。唐贡茶文化村、牛耳商用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等38个重大项目签约,一次次马不停蹄地扬帆,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势赋能。下半年,围绕新兴动能、聚焦数字文化腰部企业,“以风投思维”抓招商,小切口、小组团,组织开展“1+1+8+N+100”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产业专题招商系列活动,西山居、吾同体育等一批项目落地无锡。

  锡城各个板块也结合自身文化产业的实际,量身定制,打造错位发展的“全矩阵”。江阴市协助挂牌成立成渝招商中心,6个项目成功签约。宜兴市构建“1+6”文化招商工作体系,成功签约唐贡茶文化村等4个亿元以上项目。梁溪区未来三年综合实施五大类110个文商体旅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锡山区召开“数创网联 智享未来”无锡锡山数字创意产业暨元宇宙发展大会,签约智杰影业、悦玩互娱等10多个数字创意文化产业项目。惠山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两个科创飞地挂牌文化产业招商中心。“走出去”赴深圳、成渝、北京等地开展推介招商工作,同时举办“桃花约”“品桃会”等系列活动“请进来”。滨湖区围绕影视产业,举办太湖影视峰会、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等重大活动,充实“1+3”产业政策“工具箱”。新吴区以商引商,立足现有基础,惠普AR/VR高清液晶显示模组、58集团本地服务业务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无锡经开区以“部门+街道+园区”模式,组团出动,赴海内外开展文化产业专题招商6次,成功签约元池科技、哔哩哔哩江苏文旅总部等7个项目,茑屋书店江苏首店、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江苏首座官宣入驻,周新里文化艺术街区、巡塘古镇焕新重生,国际会议中心惊艳刷屏。

  密集出访带动项目密集落地,也让企业看到了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前景。紫荆文化集团、腾讯、B站、猪八戒网等多个平台型企业也来到无锡,进行密集回访。跨越山海,在越来越大的“朋友圈”里,无锡文化产业生态更加繁荣。2023年,苏南(惠山)数字文化中心、运河汇、德懋堂等项目建设运营,数创园三期等60多个项目有序推进,重大项目质量、实物量均创近年新高。

  从思维破局到产业突围

  “产业增加值由四部分构成,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没想到,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文化,娱乐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车机屏幕等也都可以是文化产业,也都可以享受文化政策”……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产业统计和五经普专题培训中,乡镇街道的宣传思想文化主管人员基本对文化产业的门类做到了“一本账、一口清”。通过提升思维的边界,拓宽了工作的上限。当前,用指标说话、用数据说话,已经成为各地宣传思想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主动行为和思维模式。

  从“管文化产业”到“做文化产业”,观念的一字之差,就是行动的千里之途。各市(县)区委宣传部,靠前一步,既当信息员、也当作战员,不断加强与商务、工信、发改、科技、大数据、市监、税务等横向部门的联系,互通有无、共享信息,不断下沉一线,与街道、园区等常态沟通,与重点企业、龙头项目打交道,工作网络从“小”到“大”,工作节点从“粗”到“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盘棋格局逐步成型。宜兴市制定出台专项政策,逐户走访重点企业,连续多年开展紫砂和石材特色产业的培育和统计工作,宜兴市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锡山区会同统计部门建立了五经普的及时沟通机制,“零延时”做好数据统计。新吴区实现文化类规上企业营收500多亿元,为稳住全市文化产业大盘打下了扎实基础。工作的颗粒度、落实的精准度,也在这一项项具体细节中做深做实。

  随着迈入数字社会,数据已从数值计算的对象、数据工程的范畴蜕变为新的生产力要素。国家文化数字化既是国家战略部署,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和蓝海。“对于数字文化,要优化顶层设计,找准切口、理清路径,积极探索适合无锡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数字化模式。”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正高点建设“无锡文化智慧大脑”,关联大运河、智慧文旅、文物安全管理、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等资源数据,链接文物保护、场馆运营、安全管理、热点分析等综合数据,在治理端,打造深度分析、智能应用、辅助决策等为一体的宣传思想文化“智慧驾驶舱”。在用户端,搭建好“订单式”“一站式”的文化服务端口,以好用管用的数字平台,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数字化的积极性。

  弄潮儿向潮头立,当下,无锡以全新的思维,系统谋划了48个数字文化应用场景,以数字引领文化发展新方向、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赋能文化传播新渠道,争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支持“两山一湾”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超前布局未来文化产业,支持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领域国家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落地。

  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

  近日,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梨庄社区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内,一家传媒公司的员工正在直播带货,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而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破旧不堪、市容问题集中的老旧厂房。以民族工商业而崛起于近代的无锡,留下了诸多工业遗产。这些遗产如珍珠般散落在运河之畔,它们见证着城市辉煌的过去,亦参与着城市当代的发展。不仅仅是这个文创园,蓝文化创意产业园、运河汇、1969创意工场、庆丰文化艺术园区……在锡城,越来越多的文创园在服务企业、构建更具“高精尖”文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主动敞开大门,融入城市,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供给、消费业态和优美环境。

  于方寸之间,见文脉千年。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空间载体,锡城各个文化园区正通过各自的实践,在探索文化传承和现代潮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最早的协拍公司起步,围绕影视文化产业,该园区不断提档升级,到如今,已拥有影视直播、影视制作、影视协拍、影视住宿、影视餐饮、广告植入、艺人经纪、设备租赁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前身是南方不锈钢市场的1969创意工场内,以钢铁为元素,设计了文化艺术、运动健身、设计美学、餐饮娱乐、时尚潮玩和创意办公六大聚集区,在保留原厂房的大空间格局基础上进行了LOFT办公空间改造,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结构,又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由庆丰纱厂旧址改造而成的庆丰文化艺术园里,你能感受到民国风建筑与当代街头风的热情碰撞,也能感受到时尚潮流与文化创意的完美交织,艺术园开园三年多来,已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业态的聚集区。去年7月,“庆丰故事馆”开馆,园区再次升级。园区聚焦年轻创意文化,一栋建筑一家企业,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

  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等创新元素在文创园区内不断碰撞,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亮丽景观。“文化产业园区承担着政策落地、项目孵化、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产业要素的有序集聚和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创园聚合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力量,在城市更新和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谋定全域发展“一盘棋”,强化政策扶持,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文化园区创业“避风港”。无锡正不断发挥文化对于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努力打造文创园区品牌,进一步做好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的活化利用,鼓励支持园区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承办特色文创市集,着力打造更多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景区、街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的文创园区。

  从主体壮大到赋能城市发展

  巷陌院落吴侬软语,草坪广场摩登时尚。荡口民谣音乐节、无锡太湖音乐节、中鹰·黑森林主题音乐会……2023年的锡城,温柔水乡VS强烈性格,小桥流水与摩登时尚的碰撞冲突,让众多年轻人纷至沓来。

  好山好水,是文化资源,更应当是文化资产,在有文化的地方搞产业,在有人气的地方创潮流,成为当下无锡文化市场主体的“新打法”。惠山古镇三期着力突出国乐主题,精心讲好“无锡故事”,让海内外游客从“山、泉、镇、乐”中看到“最无锡”。鸿山奇境首开区2024年将投入运营。“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在小娄巷,在清名桥,各具特色的无锡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当下,无锡还启动了“百匠千品非遗保护传承计划”,通过更多创新创造,让文化既在物质上传承好,也在精神谱系中继承好。

  专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核,产业的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发展潜力大,为寻找经济创新的动力源和引爆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文经济的建设既需要包装有吸引力的文化IP,也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支撑,更需要培育市场环境,充分释放市场的主体力量,结合区域文化特色,让人文经济在活跃的文化消费生活中自然涌现。

  一个能够被记忆的城市,需要各种各样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才拥有令人向往的无穷魅力。今年,无锡将进一步打响城市文化消费品牌,深入研究挖掘自身特色文化,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思维,鼓励开发更多体现无锡特色的文创主题IP。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对各类文化活动清单进行系统梳理,将其主动融入“美食之都、购物天堂”的建设,进一步激活“商旅文体展”等生活性消费。据悉,无锡还将努力擦亮文化节庆品牌,不断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围绕高水平办好太湖文化艺术季、交响乐团音乐季、太湖读书月等,无锡将统筹事业产业资源,植入特色创新业态,力争塑造更多具有“唯一性”的文化节庆品牌。与此同时,依托重点文化节庆活动,孵化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会展节庆、演艺经纪等创新型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多元融合的文旅新业态,培育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雕琢一批城市文脉实体化沉浸式文旅展示载体,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