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追寻课堂突破之道 建立更为关心的教学

  □李曼泓

  本学年,陆陆续续听了好多随堂课。在这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低耗高效”?

  在我看来,学生付出努力,能够体验成功;教师付出劳动,能有成就感,这就是有效教学,也是我理想中的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怎样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呢?我想首先离不开有效的备课。

  备课备什么?

  一是备教材,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倡导“三备法”:即一篇文章备三次课,第一次,自己独立深入研究,不参考任何教学资料;第二次,参照别人的备课,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是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三新”背景下,备教材,我们还需将教材放在单元里思考教什么?联系单元学习提示,思考教学重点是什么?我们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二是备学生,教材变化没有学生的变化大。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的“实际”包括: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社会发展的实际。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去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要关注课堂细节,化教学难点为课堂亮点。当准备的精彩环节成为多余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舍弃或简化它,而不宜一厢情愿地实施。要努力改善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凭经验操作的情况比较多。只有深入思考,才可能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有效解决课堂的实际问题。教无定法,但有最优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是备高考,教师要熟知高考内容,尤其是新高考情况。江苏新高考语文科目不再只是传统的阅读和写作,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江苏新高考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文化素养、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的各项知识点,解决跨学科和实际问题。他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新高考的知识点与以往也有所不同。比如,写作既包括记叙文和议论文,也包括说明文和应用文。高一、高二教学不可围绕高考,但不可没有高考意识。要将高考的知识点与高一、高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生动落实。

  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从事教育工作32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

  追寻课堂突破之道,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建立更为关心的教学。就教师而言,关心是一种感知学生需要的能力。教师不应该从教育大纲或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出发约束或拔高学生,相反,教师应该走进千差万别、各个不同学生的生命世界里,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而且要时刻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教学的灵魂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课堂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

  从学习方式看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一座桥梁,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学习方式看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情境、问题、评价等作为脚手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效果看教学行为,教师们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教了,学啦;考了,错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学习和思考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质疑提问的机会,提问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子”,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要关注课堂学生的问题及其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爬坡,让学生的理解不断加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都有思维拓展的空间。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带着问题获取信息,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驱动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不仅看教师讲得精彩与否,更重要的是看教师有没有组织起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学习。

  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家长、学校、教师的关爱,来源于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来源于愿望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发展做准备的过程,其实,教育也应该看作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的过程。学生上学时间要约占生命的四分之一,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幸福而教育应该是教育的理想追求。

  我对自己的成长总结是:“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 即改变自己,影响学生;“两个基本点”是我一生追求的两个东西,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努力不让一个学生落后。只要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就有可能与幸福不期而遇。

  (作者系无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