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纵横 影像

多省市释放稳就业信号

从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岗位开发等方面助力青年就业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青年就业”话题备受关注。职业技能培训、实习见习岗位开发、服务平台搭建……翻阅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多省市正释放稳就业信号,真招实效为青年就业打通堵点、谋划空间。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79万,同比增加21万。面对就业压力,新的一年,各地纷纷将“稳定青年就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岗位开发等方面出台实招,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吉林省提出实施“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务创新提升工程,预计征集推送岗位40万个(次),并建成规范性实体零工市场50个,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山东省明确,将支持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稳岗扩岗,实施“社区微业”行动,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

  面向未来,青年就业之路如何行稳致远?各地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就培养青年“一技之长”建言献策。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李腾认为,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基层干事创业,建议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纳入各级组织、农业、人社等部门实施的各类农村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中。

  同时,教育也要因势而动,让学生获取最前沿、更能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指出,“教育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也要做一些补充教学的‘微课程’”。

  去年以来,文旅市场迎来全面复苏,为青年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高洪雷认为,当前旅游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议未来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推动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标准与方案。(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