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奋楫扬帆又一年!新一年,无锡保持昂扬之姿,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本期我们继续邀请惠山、滨湖、新吴、经开四个板块的科技系统负责人畅谈2024年区域科创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想法,从中看到无锡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营造更优创新生态的果敢之态,感受无锡将“科创大道”越走越宽的坚实步伐。
惠山
笃行不怠,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为产业发展动能
惠山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陆慧
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乘着省、市两会的科创新风,2024年惠山将赓续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科技前沿论坛等先导布局,重点在科创企业、科创载体、科创要素三处落子,筑强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引擎,提速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推进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分室、集萃先进涡轮动力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等平台建设,围绕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区建设验收任务,对标先进、铆足干劲,用更多的科创变量激发产业发展的蓬勃增量。
一是日拱一卒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坚持招引和培育“两条腿走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平顺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梯级,力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深化“赛事招商”,举行“群英创‘惠’高校行”、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链接创新高地资源,引进优质创新项目,蓄能中小企业发展池;着力打通科技、税务、市监部门的信息交流壁垒,以跳出科技看科技的系统观,围绕专利、财务等高企关键要素,前置布局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建设。
二是撸袖实干夯实科创载体质效。以惠山产业布局为基本盘,结合先进制造业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协同区镇两级力量,加快推进科创载体新建工作,目标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加快洗砚湖生态科技城、万寿湖集成电路产业园等科技新城建设,结合载体特性,差异化遴选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和团队,加速赋能载体科技属性进程;制定实施惠山区科创载体管理办法、考评办法,建立涵盖科小、高企引育能力为内容的载体评价导向,增效众创空间、孵化器在企业梯队成长、人才集聚方面的贡献度。
三是步步深入强化平台策源能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无锡分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技术转移分中心落地建设,对接引进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无锡氢能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加快南邮无锡校区建设,力促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创资源先行导入。完善优化惠山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考评办法,强化创新能力与产业带动能力建设,突出新研机构“能进能出”健康持续发展,加快研发势能到发展动能的变迁。
四是抢先抓早赋能项目金融要素。深化与省、市产研院交流合作,实行“拨投结合”“先导预研”项目开展模式,靠前一步扶持引进优质科研项目,以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整合区天使基金,银行各类科技贷,市、区、镇国资金融平台和产业专项基金力量,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孵化器、雏鹰企业等供需“摩擦”突出主体,提高资金与科技创新的匹配度。强化锡衍基金、弘晖生物等四支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功能,推动中关村惠山未来产业基金等资本赋能,加快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桥梁。
2024年,惠山科技将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营造更优创新生态,以打造华东地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新成效,添彩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光明前景!
滨湖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勇担创新发展重任
滨湖区科技局党组书记 李晓敏
2023年,滨湖区科技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全力推动科教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83%、保持全市第一,有效高企数达740家、净增79家,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建设稳步进行,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建成投用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22万平方米,获省政府“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扬。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滨湖区科技创新工作将锚定“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等重大要求,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重大平台构筑、院所经济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创新生态优化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以一往无前的闯劲培育“雁阵式”企业集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足的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引导企业向“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迈进,形成“雁阵式”创新企业发展格局。
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打造“现象级”院所经济。建设“山水东路科创谷”,个性化实施“一所一策”,服务推进民用航空电子系统、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等院所关联项目建设,建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开展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推动院所贡献度持续增长。
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加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支持太湖实验室等重点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滨湖转化产业化。
以攻坚克难的拼劲发展“颠覆性”未来产业。深研产业脉络,提前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嫁接一批优强项目,推动合成生物等新增长点引入;加快推进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建成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光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支撑平台,打造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区。
舟行激流不惧浪,奋楫扬帆又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新的一年,滨湖科技将抖擞生龙活虎的精神,保持潜龙在渊的定力,鼓舞龙腾虎跃的气势,开拓进取、奋勇前进,蹄疾步稳走好“科创路”,为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新吴
全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科技局局长 万江
过去一年,无锡高新区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多务实成效,成功获批集成电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前20强;全年新招引科技企业首次超过300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4.7%,入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均创历史新高;两项科技创新工作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获评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优秀工作单位。无锡高新区跻身国家高新区排名第18位,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无锡高新区将锚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自立自强、赋能产业提质,在更高起点上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一是聚焦企业成长路径,提升创新主体效能。实施科技项目招引“373”计划,全年新招引30个未来可上市的科技项目、700个符合高企培育的科技项目、3000个高质量的科技项目;打造高企、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雁阵梯队,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250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50家,市级以上“三类企业”300家。
二是聚焦创新平台布局,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围绕“5+N”未来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华进半导体争创集成电路封测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北京大学长三角生命健康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无锡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鼓励企业“揭榜挂帅”,攻关创新链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产业链关键“硬科技”产品。
三是聚焦新型载体建设,优化孵化培育体系。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探索实施“百企百楼科技赋能计划”,运营好科创飞地、海外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新空间、新模式、新产业、新生态“四新”特征的新型科创载体,力争新建、投用新型科创载体各100万平方米。
四是聚焦创新生态优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化创新积分贷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无锡高新区“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品牌建设,为科技企业定制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切实承办好火炬中心“链上路演”全国首场活动,持续举办全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大会等品牌活动,组织优质项目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营造浓厚双创氛围。
经开
奋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
无锡经开区经发局局长 沈春晓
2024年,无锡经开区将继续紧紧围绕省市区科技工作总体思路,牢牢扭住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这一主线,聚焦育主体、建平台、聚要素、优服务等重点,持续创新发力、实干落实,努力为经开区“333+5”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硬核”力量。下一步将从以下三大方向重点开展工作:
在打造“硬”环境上下功夫。一是加快科创载体建设。以构建经开区“333+5”现代产业集群为主线,以“一镇五园”产业布局为主体,加快建设约300万平方米形态现代、业态活力、质态高端的新型科创载体,为全市推进都市工业新空间规划建设探索经验、提供样板。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引育。用足用好“新研十条”发展政策,统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优化、产业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重点支持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时代智能交通无锡研究院等一批综合能力强、发展条件好的新型研发机构和见效快、效能高的产业化项目,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三是加快校地合作交流。高标准布局科创飞地建设,探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院校密集、高端人才集聚、具有优势资源的地区设立若干以轻资产模式为主的科创飞地,借助外部研发资源将所需的创新成果在经开区转化。
在培育“新”企业上做文章。一是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瞪羚、准独角兽企业遴选与培育工作,推动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者等创新创业者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落地创业。力争全年新引进各类创新型企业不少于400家,新增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分别达32家、10家和1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00家。二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鼓励企业集结产、学、研多方力量联合攻关,指导重点科技企业做好各项研究任务和工程示范的衔接、协调,确保项目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三是加强扶持政策宣贯力度。深入推进《无锡经济开发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政策实施细则及其资金管理办法》、“五类企业培优工程”等扶持政策解读,深入园区、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和实操辅导。
在提升“软”环境上出实招。一是致力产业引才,构建一流产才生态。充分依托“科创十条”,加大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综合性支持力度。在租房补贴、购房补助、子女入学、贷款贴息等方面打出最优引才“组合拳”,打造人才占比最高、结构最优的“人才集聚区”。二是致力飞地汇才,分类打造高端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依托深港协同创新中心、锡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飞地,聚焦科技项目的链接、导入、服务,采用“专业孵化器+天使创投基金+市场渠道对接”全链条、全方位引才模式,加快集聚以国家级人才为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致力环境留才,着力打造国际社区。经开区建成了全省首个人才服务集成式、一站式综合体——无锡人才金融港。下阶段将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现有1068套人才公寓提档升级,在一流商品房小区规划配建512套人才房,打造商住娱一体化的高端国际人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