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现代工业基石”的有色金属,正在各领域不断“显色”。
最新数据来了!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7469.8万吨,首次突破7000万吨。产量更高,成色更足,我国不断向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迈进。
高速铁路的车身,航天器的结构材料,生活中的零食包装袋、眼镜框架,医院里的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有色金属都参与其中。存在感这么强的有色金属,突破7000万吨意味着什么?可以用一条“指数型”增长曲线来回答。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部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加起来1.33万吨,品种不超过10种。从1万多吨到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1000多万吨,我们用了53年;而从6000多万吨到7000多万吨,只用了4年。
从1万多吨到7000多万吨,增长的不止产量,还有“含金量”。
2023年以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火了,作为主要材料,有色金属也赶上这波“热度”,铜、铝、锌、锂、镍等有了更多机会“显身手”。(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