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纵横

在年味儿里感受人文经济魅力

  1月26日,头戴簪花的游客在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游览。(新华社发)

  2月3日,音乐烟花秀在贵州“村超村晚”上演。 (新华社发)

  好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开年市,好一个烟火气升腾的中国年!

  跟随百姓欢度春节的步履,新华社记者深入大江南北,在浓郁年味儿里感受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之和、相得益彰之美。

  活力中国年:年味充盈市场

  龙头造型的行运金龙包、用粉色小龙点缀的豆茸酸奶糕、寓意“盆满钵满”的盆菜和“步步高升”的年糕……广州酒家今年的年夜饭,饱含吉祥的好意头。中国人的“舌尖文化”与“舌尖经济”相辅相成。

  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除夕,我国部分重点大型连锁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年夜饭等服务消费火热。除夕当天,重点电商平台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8%。

  乘着贺岁东风,“龙墩墩”再次跻身文创界“顶流”。自2023年12月7日正式开售以来,各线下门店累计销售“龙墩墩”系列产品约60万件。

  良渚博物院的龙首玉颜镜、中国邮政以甲辰龙年生肖邮票图案为主题的文创冰箱贴、华为的龙年典藏版耳机……龙,赋予创作者灵感,丰富消费者选择。

  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祎看来,中国生肖经济火热的背后,是基于生肖的文创和品牌营销与现代国潮消费趋势相结合,通过创新融入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从而激发的消费新活力。

  人文中国年:产业赓续文脉

  在陕西延安,春节期间,延安红街、南泥湾红色小镇等红色文化主题街区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等红色演艺项目一票难求。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红色文化与春节文化紧密结合,为群众送上节日文化大餐。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从延安,到西柏坡;从中共一大纪念馆,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华大地上,一个个“红色地标”的璀璨光芒,在万家团圆之时更显夺目,吸引人们纷至沓来。

  以经济“活化”文化,春节经济也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辽宁辽阳,非遗民俗游园大庙会上打铁花引来阵阵叫好;四川成都,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上传统花灯讲起现代故事;江西南昌,第二十届绳金塔庙会让古老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传承千百年的老手艺、老行当,在这个春节生机勃发。

  自信中国年:新春孕育希望

  球场内,队旗招展、芦笙悦响、锣鼓喧天;球场外,灯笼高挂、游人往来,一派热闹的过年景象……大年初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甲辰龙年的“村超”拉开大幕。

  过去一年,“村超”系列赛事全网浏览量超580亿次,累计吸引游客733万人次,有力带动榕江酒店、餐饮、特色产品消费。

  突破70亿!2月16日,2024年春节档票房再度传来捷报。

  “今年春节档佳片多、人气旺,尤其是国产喜剧影片品质不断提升,观众好评如潮。”UME影城上海新天地店店长卢瑛预计,电影票房还将进一步冲高。

  “不远千里来泉州,除了想体验簪花,更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为节后复工好好放松精神。”来自武汉的游客朱林轩选择到泉州古城过年,享受“慢”下来的假期。

  2023年,泉州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3.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达1002.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9%。

  “深度挖掘本地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民俗,泉州将通过举办非遗年货节、元宵灯会等民俗活动,力争再现宋元泉州繁华盛景。”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吕秀家说。

  龙腾虎跃、鱼跃龙门。透过新春中国经济这扇窗,人们见证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的开年图景,品读着“发展为了人民”的中国实践。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