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三年行动纲要》的重要一年。2月23日,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今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即紧紧围绕“一个总目标”: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实“两个方面”:一手抓资源建设硬任务、一手抓内涵提升软实力;牢固树立“三个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四种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抓实抓细“五大行动”:党建引领行动、全面育人行动、资源供给行动、品质办学行动、时代强师行动,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党建引领 铸魂育人
扎实开展“政治领航”等十项行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制胜优势。聚力开展“‘双百’攻坚提升年”行动,强化项目牵引作用。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强化党支部建设分类晋级评价,推动支部对标提升、比学赶超、进位升级。探索建立书记校长综合评价体系,健全领导干部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创新干部育选管用方式,持续推动教育系统“青教薪火”行动计划。
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察,健全教育系统行风监督员工作机制,构建纵向到底的行风监督体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招生考试、教育收费、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加强常态提醒和警示教育,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持续推进教育系统群团工作改革创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度。
五育并举 全面育人
提升品德教育融合度,深化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培育新增一批德育工作带头人。促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加强作业管理,深化课后服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责任机制。
深化开展“心向阳光·润心”行动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培育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新建市级中小学校体育特色(体教融合)项目,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擦亮“百灵鸟”艺术展演、“七彩绘”书画展评、“班班有歌声”合唱评比等美育活动品牌,持续办好大学生校园“四季”活动。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劳动教育课堂,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资源供给 优化布局
深入落实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要求,细化实施我市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三年行动计划和加强市区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实施方案,优化新城、功能区中小学布局。今年,我市开工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4所、幼儿园9所,加快4所优质高中建设步伐,开工改扩建高中5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一批品牌校,新增一批校(园)纳入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不断提升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我市将高质量推进市盲聋学校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双湾”融合战略,强化数字教育赋能,建立全市教育数字化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强化数字化与业务场景的黏合度,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不断拓展数字场景。
今年我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研制出台一系列方案,优化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整合城市间的文化艺术场馆、社区教育网络、公共阅读空间等资源,办好市民艺术夜校等终身学习平台,建设一批“锡银学堂”,推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品质办学 内涵发展
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行动、集团化办学发展行动和特殊教育“暖心”工程等一批攻坚项目,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发挥教科研作用,聚焦“新课程新教材”,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五育并举”,深化研究实践,推动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典型案例,孵化一批优质学科组(专业);发力“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健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体系和机制;共研“新技术新课堂”,巧用新兴智能技术,为课堂教学赋能,形成课堂新样态。
瞄准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工程)教育,构建全学段课程体系。实施优质专业(学科)建设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内涵规模发展,稳步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深化江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市校合作共建,建成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启动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规划建设工作。支持太湖学院、无锡学院提高内涵质量。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在锡高校聚焦服务“465”现代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无锡产教城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提高毕业生留锡率,推进职业教育升位提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校企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不断提升无锡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引育人才 强师重教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机制,构建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深化“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拓展“我为良师”师德涵育基地,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今年我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我为良师”大课堂,引领广大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推进“我为良师”大学堂,启动“良师”为学示范计划,推动广大教师树牢终身学习理念。实施名师、名校长“双名”培养工程,强化教育人才全周期培养。依托“锡教名家”“苏教名家”等项目和平台,提升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持续加大教育人才引育力度,做大教育引才“朋友圈”,增强教育人才“锡引力”。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均衡布局。(陈春贤整理)
链 接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今年确定为“双百”攻坚提升年,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通报了2023年“双百”攻坚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名单,并发布2024年“双百”攻坚项目。
2023年“双百”攻坚精品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筹备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打造“锡学通——入学服务”数字生活场景
深入推进“我为良师”全员行动
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推进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建设
教育新闻宣传“1+1”提升工程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向阳光”行动
推动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无锡实践
工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构建无锡教育全媒体传播矩阵
推进筹建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党建引领筑堡垒 勠力同心建新功
以赛促建 展示办学成果
建设省级高水平中学生艺术团培育体系
创建“伟长”学院 培养未来英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精致校园”品质提升工程
聚焦至贤教育内涵 追求生态教学样态
“文治”思政融合发展项目
科创教育的校本实践——生态科技教育
“红石榴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
深化艺术特色品牌建设
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实践探索
诚勇百十启新程 乐学万千育未来——锡师附小建校百又十周年办学成果展
教师专业发展“三育”工程
“幼儿创意学习”课程质量提升项目——聚焦过程质量的幼儿园自我评估新路径
“红色领航,和合共生”党建品牌项目
2023年“双百”攻坚优秀项目
(排名不分先后)
校园用电安全专项攻坚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无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范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学校“三有一出彩”体艺引领育人工程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行动
“党建+业务”融合赋能行动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无锡行动
平安高考工作
培育科学教育良好生态
“锡学通—阳光资助”数字生活场景应用
加大科技教育力度
打造标志性成果,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产业导向 政策保障 数字赋能 双百助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内涵提升行动
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迎评工作
党建引领 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优行动
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 助推学生成长行动
抓实招生就业 讲好立信故事
坚持立德树人 实践立信育人
培养“求进学者”:教师队伍工程建设
“四有”辅仁良师涵育工程
形成集团化办学经验,绘制至贤教育“新蓝图”
健康市北行动——智能体育课程基地建设
“雅慧”教师团队建设
“精阶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积极申报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完善“党建+”模式,引领学校发展
重视学生社团建设 扩大“惠喑舞蹈团”影响力
“体育公益课”品牌活动
乐学课程建设创新探索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托幼一体化办学特色
2024年“双百”攻坚项目(部分)
(排名不分先后)
学生健康促进工程
开展中小学校《章程》制定和修订工作
健全教师全周期培养体系
实施“教育优才”引进计划
资源供给提升行动
校门口“幸福空间”提升行动
校园定制公交工程
推进特殊教育“暖心”工程
学前教育“双普”提升行动
集团化办学发展行动
推进“人工智能进课堂”工程
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领域新赛道
新领域新赛道招生制度改革
实施“333”建新提质工程,建设家门口的好大学
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专业设置
省市共建无锡产教城协同创新示范区
《无锡市职业教育条例》立法项目
中小学生假期“七彩公益安心托班”
创新打造“锡·青夜校”公共服务特色项目
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攻坚”行动
加强“双湾”联动,深化锡港澳教育交流
教育督导“长牙齿”工程
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行动
“理论+”学习计划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全面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向阳光·润心”行动
开展“百校千师”名校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青教薪火”行动
实施“立德树人”双争行动
“党建链”赋能“发展链”
无锡市中小学优质学科组建设
“志教融合”试点市工作
推进长三角教育融媒体联盟合作项目
注重校家社共育实效,提升协同育人品质
深化数字化赋能教学研评训一体化建设工作
深化“我为良师”全员行动2.0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