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2年多时间的编撰,去年底,《阖闾村志》一书正式定稿,将于今年4月份正式与村民见面。
每个村落都有独一无二的乡愁记忆。每个人对家乡的山水草木、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也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从2021年6月起,滨湖区马山街道阖闾社区启动《阖闾村志》修编工作。据了解,该书共计50多万字,收录照片400余张,前后有近百余名村民参与了编写工作。“更令人欣喜的是,村志修编工作的开展,大大激发了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桑梓情怀,有力促进了乡村建设。”社区负责人说。
随着城镇化推进,阖闾社区面临着大量人口迁居外流、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等情况。为了守护一方故土,传承一方文化,2021年,阖闾社区依托党群议事会、“阖美”理事会等议事平台,向村民发出了“村志主理人”招募令,组建了一支由10名村民组成的村志修编志愿服务队,开启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寻根”之旅。
在村志修编志愿服务队的党员企业家带动下,不仅是辖区28家企业慷慨捐赠,就连许多在外创业的村民闻讯后也主动加入,很快就筹集到了60万元村志修编专项资金。村志修编需要挖掘整理大量的乡土文化资源,村志修编志愿服务队除了在每个自然村设立2名村志联络员,负责收集姓氏族谱、走访企业、修订村规民约、人物史料寻访、照片拍摄等工作外,还每个自然村邀请5位村民参与民歌、民谣、方言录制工作。迄今,村志修编志愿服务队已收集照片400余张、老物件80多件、录制音频约60条,为村志修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村志修编为载体,阖闾社区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唤醒村民心中共有的“乡愁”。在村志修编过程中,社区将闾江人民数百年来守护太湖母亲河的优良传统记录下来,将保护阖闾青山绿水的环保意识编进村规民约,将传递邻里温情的吴歌民谣艺术加工成文艺作品,并搬上社区“百姓舞台”。此外,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开办“青少年史志课堂”、举办“寄情村志、对话乡贤”等文化活动,让“闾江十景”“卧薪尝胆”等藏在村志书本里的知识走进村民的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村民吴振华热心村志修编工作。有时为了查找一个信息,他不辞辛劳反复翻阅资料,多次找村民核实,在村民中的影响力和威望显著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带头作用,去年,社区特地建立了“老吴调解室”。迄今,身为“老娘舅”的他已帮村民化解矛盾纠纷12起。社区以村志修编为契机,通过完善民主协商议事制度、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村民归属感与责任感明显提升。2年多来,社区完成了东城村头景观提升、后巷村生活广场改造等民生工程,孵化培育了2支特色文艺团队。特别是5位青年人在承担了村志修编中文稿录入、排版校对、照片拍摄等工作后,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新面孔”,又在社区“三清三治”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村民的赞扬。
(禾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