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平
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基本内容就是“1+1+N”及其升级版,即在市、区两级人大成立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实施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并提出施行若干制度性意见和规章制度。无锡还在街道层面全面建立街道议政会议制度,在镇街和社区层面建立人大代表“家站点”,在开发区设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这样就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然延伸到开发区,并进行有效覆盖,开发区拥有了符合经济发展需要、与开发区民主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确保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决策管理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的特点及意义
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形成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制度链”,二是出台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规章束”,三是打出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组合拳”,四是下好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全面、立体地观察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的特点,可以发现其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
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在我省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据统计,我省共有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有38家、省级93家。如果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能像无锡这样做,开发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将日益发展。制度机制是开发区人大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这与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是一致的。实践表明,无锡开发区人大工作的相关制度机制有效管用,值得各地借鉴。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对全国开发区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还有19个国家级新区,这些开发区不仅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还有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创业精英和领军型人物,他们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感。显然,只有像无锡这样建立起比较系统、完备、立体的民意表达渠道,才能实现他们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生、环境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无锡的开发区人大工作,通过市委出台政策文件、召开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代表为民履职等一系列举措,让开发区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就在身边、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在身边,生动显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国开发区人大研究会之所以重视在全国推广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是因为相比较广州、成都、鹤壁等地的做法,开发区人大工作“无锡经验”更具有统领性、全面性、操作性和有效性。无锡开发区人大工作路径不是“单兵出击”,而是“协同作战”,不是局部行动,而是整体联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形成了道道相连、环环相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大制度在开发区全覆盖并不简单是人大机构全覆盖,而是开发区民意表达渠道的全覆盖、人大履职的全覆盖,无锡设立了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和开发区人大工作联络委员会,坚持专兼职结合、少用或不用专门编制,因而符合国家关于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总体精神,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
■开发区人大工作地方立法宜早不宜迟
无锡市委历来支持探索创新,在地级市推出首个关于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江苏省作为全国开发区人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先进地区,应该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及早将开发区人大立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理由有四:
现实有需要。开发区作为经济高地、科技高原,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理应达到更高水平,而不是有所欠缺,发展实践呼唤着开发区人大工作立法。
工作很迫切。开发区人大工作尽管取得重大进展,但实际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根本原因是目前尚无开发区人大工作的上位法。不少地区、单位开展和探索开发区人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克服各种困难中进行的。许多省市人大大多没有将开发区人大工作列入考核,基本上是人大系统广大干部凭着担当和情怀办事,凭着红头文件办事,而不是(也没有)依靠具体的上位法办事。应该通过地方立法推动解决地方开发区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立法指导有期盼。法律不仅对改革创新起到“保障”作用,而且对改革创新有“指导”作用。就是说,法律也要有超前性,能指导发展实践。强调立法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只能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从一般的规律出发。
条件基本成熟。特别是像处于长三角的无锡等城市开发区人大工作基础好,应该在开发区人大工作立法上创造更好条件。要鼓励、支持和指导地方开发区人大工作立法,努力将大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法律条例,为全国立法先行先试,蹚出一条新路。
(作者系无锡市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咨询专家、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新区人大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