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东林书院,体验手工制作,还能品一席江南早茶;到无锡博物院打卡红色主题展览,顺便欣赏一段评弹演出;漫步薛福成故居,到锡绣工作室体验无锡非遗,一旁,瑾槐书堂里有大咖正在开讲……文化遗产延续着城市文脉,守护着城市记忆,是鲜明的城市文化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下,随着文化保护利用模式不断出新,文化遗产正从“活起来”到“热起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随着我市各区陆续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及“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持续推进,无锡文化遗产事业将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时代生活赋能添彩。
重塑文化空间,融入现代生活
坐在水榭中,开窗即景,看水中鱼儿嬉戏,远处林木参差,不时还有身着汉服的俊男靓女走过。茶几上,应季鲜果、精致糕点一字摆开。这时,耳畔传来孩童们的琅琅书声,让人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千古名联又多了几分感慨。这样的一餐下午茶,文化味十足。“很喜欢东林书院的特色餐饮,坐在这样一座有历史的庭院里品茶,很放松,也特别出片,感觉很美好。”晓莉和好友相约在东林书院喝下午茶,刚坐下,大家就轮流拍了一组“大片”,当天,正值“东林拾遗”非遗艺术展,几人还与无锡非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在从文保单位向文化空间的转变过程中,东林书院的千年历史正在被激活,时代价值日益凸显,书院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东林书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走进东林书院,石坊高耸、古树参天。书院内至今较好保存着众多古建筑以及文物古迹。“以前,人们来东林书院参观,厅堂并未全部开放,展陈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很快就逛完了。”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书院生活文旅体验中心推出后,书院所有建筑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为了让市民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书院生活”,东林书院围绕“学、赏、读、养、食、创”六大主题,为市民提供研学、养心健体公益课程、书院特色茶饮、东林文创和市集、演出观摩等服务,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东林历史文化,还能把书院文化带回家。
怎样让人们告别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能够在古书院里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与文化?东林书院重塑文化空间,推出“书院生活之旅”系列项目,在业界赢得了荣誉和口碑。业内人士指出,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起来,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我们的‘书院生活之旅’项目面向全社会,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民众全覆盖,为大家提供活动场所及展示舞台。”该负责人表示,东林书院立志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识、走进东林书院,亲近传统,体悟国学,重拾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努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满足观众多元需求,贴近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作用。
用活文物资源,搭建交流平台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江苏各大博物馆主动融入社会,创新开发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为观众打开新的精神文化空间。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与公众实现“双向奔赴”。“书画之乡”无锡拥有丰富的书画文化资源。去年底,无锡博物院推出了“掇菁撷华——无锡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并通过艺术造景、数字技术等手段,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无锡书画魅力。一时间,参观者如云,好评如潮。无锡博物院副院长盛诗澜介绍,这也是无锡博物院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馆藏书画精品展,除了锡博“镇馆之宝”倪瓒的《苔痕树影图》,展览亦汇集了明代王绂的《枯木竹石图》、清代邹一桂的《心香书屋图》、近代吴观岱的《松壑鸣泉图》、现代徐悲鸿的《春风得意图》等近80位无锡籍书画名家的共86件珍品,堪称对无锡地域书画艺术的一次系统梳理。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通过梳理从古至今的名家作品,展开对历史的回望,从而引发今人思考绘画艺术在当代应如何创新发展。“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孕育了无锡的书画艺术,也是书画家们创作得天独厚的条件。”“看到这个展览很激动,这是无锡美术史的一次生动呈现。”……艺术家们无不感慨无锡书画历史之厚重。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希望通过该展,让观众纵观无锡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感受其历经千百年后,熔古铸今、推陈出新的时代风貌。
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眼下,无锡更致力于打造“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盛世传芳——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研究展”两大全国性的展览品牌,以书画为媒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引领力。在美术专业人士看来,倪云林是无锡独特的文化符号。无锡以“倪云林”为名,面向全国征集优秀作品,在弘扬传统文化、致敬大师的同时,更观照人民生活、反映时代进步,展示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江南盛地”品牌赋能,为“文化无锡”添彩。
擦亮城市标识,焕发勃勃生机
东林书院守正创新,赓续文脉,把参观变成体验,把功课变成吟诵,把文化变为文创,让美景搭配美食;全国知名藏画大馆无锡博物院,不断探索文物活化新模式,推动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进展厅……业内人士指出,文化遗产是鲜明的城市文化标识,掌握对文化遗产的基本认识、价值判断以及了解文化遗产本身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从而擦亮城市标识,让文化遗产不仅成就城市记忆,更能焕发出时代的勃勃生机。“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并没有停留在文物修缮、内部装修、展陈展示等常规做法上,而是逐步打造更多“城市客厅”“城市书房”“城市小剧场”,让其能够真正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相约无锡城中文渊坊,赶一场咖啡市集;走进月溪书院,评弹声声,江南味浓;大公图书馆内,中信书店试运营,老建筑再飘书香……随着新理念、新业态、新场景的注入,在锡城,文化遗产正从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变。在专家们看来,当下,无锡有条件有基础从人文经济学的视角做文章,重新擦亮一个个城市文化标识,让其焕发出新的魅力。去年,薛福成故居旁全新打造了一处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无锡市书画院美学空间。除了举办高品质的展览,这里还是无锡城市市集品牌“西水市集”的举办地,定期举办演艺活动、非遗体验、研学课程、创意市集等,助推文旅深度融合。据悉,今年,相关部门将对薛福成故居进行活化利用,打造文化IP,激发老宅活力。
无锡正进一步挖掘、用好文化遗产资源,努力擦亮城市文化品牌。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无锡将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品牌活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努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擦亮城市文化标识。(张月、韩玲)
本版图片来源:东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