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赏樱胜地的鼋头渚景区正值樱花盛开期,上个双休日迎来了大批赏樱客流。“请飞手操控无人机沿环湖路、山水东路沿线巡查,并实时上传画面。”在交警支队滨湖大队交通指挥分中心内,指挥长通过电台传输指令,无人机应声起飞,来回穿梭在鼋头渚景区上空,现场情况在“鹰眼”视角下一览无余。这是无锡公安交警部门将无人机巡航纳入道路视频巡逻网络,并运用于今年护航春日赏樱道路管理中。
科技赋能警务实战,无锡公安交警创新打造无人机“太湖之鹰新型警务实战平台”,通过全场景的可视感知,把无人机应用于在交通事故勘查绘图、交通组织优化、可视化指挥调度、交通违法行为取证、常态化巡航及活动安保等多领域,实现“不在现场、胜在现场”,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勤务由路面“点线”模式向“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无人机+”模式转变,助推警务工作提质增效。
高空巡查,道路隐患排查更全面
“太湖大道金钩桥路路口行车视线良好,路口有路灯,但缺少交通警示桩、减速带和让行标志标线。”在太湖大道金钩桥路路口上空,一架无人机平稳穿过,并将监测到的“情报”传输到交警支队梁溪大队指挥分中心,在后台大型显示屏上,系统自动将无人机发现的护栏错位、路面标志标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一一精准采集“锁定”并记录,这是交警部门在利用无人机开展道路隐患排查工作。
无人机升腾而起,一张张路口俯视图被记录下来。“通过操控无人机查看高空俯视图,实时传输路段画面,能够全面、直观、精准地采集路面信息,真正做到了排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交警交通指挥中心三中队中队长王锦程说,在日常巡查中,人工巡查范围有限、巡查地形局限性大,而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拍摄视角佳、影像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信息收集能力强等优点,可俯瞰整条道路,还能360度旋转环绕拍照,能帮助我们全面掌握路面现场情况,尤其是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情况实时拍图,为交通隐患排查提供实景地图,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让隐患排查工作更科技、更“智慧”。同时,无人机还能对各类建筑工地开口位置进行确认,为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评估提供实景对照图。
高空视角,交通事故处置更快捷
摇杆轻推,无人机升空,道路交通情况一览无余。4月1日上午,民警在快速内环金城立交段利用无人机巡逻时,发现对向车道车流异常,在大约2.5公里处发生两车碰撞事故。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故现场情况,双方驾驶人也正在路边交谈,并无人员受伤。“您好,我是高架交警大队民警,你们发生事故现场视频照片已采集并上传‘e路通事故平台’,在无人员受伤情况下请双方立即打开车辆双闪灯,靠边后沿最近出口驶离高架道路。”还在争执中的双方听到无人机喊话后,立即按照指示将车辆依次靠边后驶下高架。一度中断的交通快速得到了恢复。按照无人机提供的现场照片,双方通过“e路通事故平台”小程序很快将事故处理完毕。
“利用无人机喊话功能引导事故双方车辆移动至不影响交通的地点,能大大缩短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时间,避免后方车辆的持续积压,造成交通拥堵。”交警高架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杨逸说,在城市快速路发生交通事故,如造成车辆拥堵导致民警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情况下,警用无人机可以做到空中取证、喊话撤离、绘制现场图等一系列先期处置措施,帮助民警更快更准地判定事故责任,大幅提升事故类警情处置效能,极大缩短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提升通行效率,保证城市快速路交通畅通。
空地结合,交通违法查纠更精准
屏幕点触,画面多倍放大,交通违法行为被精准锁定。3月21日上午10时20分,交警梁溪大队民警在锡虞西路江海路口开展违法整治,头顶上空,一架中型无人机高高悬停,牢牢“盯”住过往车辆。10分钟后,民警发现一辆白色小型轿车不礼让行人,甚至还更换驾驶座位。这一幕被无人机迅速准确捕捉到,飞手立即指引路面警力进行拦截查纠。
“一旦发现临检车辆车速异常、驾驶人换座甚至逃逸等情况,无人机可以迅速发现并捕捉画面,为交警执法留下视频辅证。”梁溪大队民警李俊说,在交通违法整治中,我们通过研究与实战结合,提炼出一整套“无人机‘空地一体’交警执法新模式”,无人机可以弥补传统监控的不足,对机动车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随意骑压分道线、分心驾驶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同时也以这种方式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驾驶人,督促他们遵守法规。在部分路口路段实行无人机“空地一体”执法取证以来,显见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遵守率显著提升。
无人机灵活、机动、“千里眼”的特点,弥补了传统监控视野盲区,让交通违法的发现和取证变得更加精准,同时覆盖范围更广、更聚焦的特点,也为可视化交通指挥调度、警力科学调度、有针对性疏堵保畅,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快速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