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融·媒+党建

“黄金热”掀起“打金潮”

业内人士提醒追求性价比时也要防“坑”

  称重、选样、熔金、锤造……左手持焊枪,右手拿镊子,一两个小时后,经过打金师傅的反复加工,一块金条“变身”手镯,精巧独特。近日,随着“黄金热”的升温,不少市民本着“划算主义”的想法,去银行买金条到金店打首饰,一股“金条打金”的风潮在锡城日渐流行。

  南禅寺景区内分布着不少“打金老字号”,记者日前来到一家口口相传的“网红店”志豪首饰加工坊,店铺老板章志豪告诉记者,现在预约打金的人很多,每天接待的顾客中约有80%是带着金条来打首饰的。“客人打手镯主要选择30克至50克的黄金,根据工艺要求加工费在每克10元到15元不等,如果只想要首饰而不看重品牌的话,选择打金镯可以省下数千元。”

  正观摩打金过程的消费者顾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选择工商银行50克的“如意金条”价格是27318元,到这里打素圈手镯,按照加工费每克15元计算,50克手镯的加工费是750元。反观各主要黄金品牌金价已普遍突破每克650元,加工费每克60元到80元左右,如果去附近的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金店直接购买,以黄金每克650元、加工费每克60元计算,50克金手镯需要35500元。相较之下,买金条打一个镯子比去品牌金店购买更有性价比。

  “银行的金条是‘万足金’,纯度较高,锻造过程中即便有损耗,店家也会补一颗等量的小金豆。”除了考虑价格原因,部分消费者也很看重黄金纯度和现场的体验感。“从刚开始熔金到后面戒指慢慢成形,全过程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送给女朋友的礼物,放心之余也颇具仪式感。”“90后”市民小许在现场看完打金过程后很满意。

  当然,此类“打金”比较适合那些对黄金品牌追求不那么高的人。如果更在乎品牌的设计感、品牌的价值、极致精湛的工艺,“买金条打首饰”或许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所需,直接去线下金店挑选喜欢的式样会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今年以来,黄金饰品价格持续攀升,一股“黄金热”也带动了性价比消费的“风”,选择打金的市民越来越多。记者走进中国工商银行南长支行,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来咨询贵金属的人不少,其中20克至50克重的“如意金条”很受欢迎。在某热门短视频平台,“金条打手镯”的话题更有10.5万人参与,播放量达到18.1亿次。

  “打金潮”背后为黄金消费增添了新的选项——追求产品的性价比,从付出成本考虑,这种“划算主义”的确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消费者也要注意避“坑”。比如,遇到手艺不佳的打金师傅或比较“黑心”的商家,金饰易变形、做工粗糙、损耗过多、掺假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金条后,最好多方比较,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加工店。同时,金条加工过程中也要全程在场,以防利益受损。

  业内人士提醒,银行金条主要是投资保值。从价格因素考虑,购买银行金条打造成金饰性价比相对较高。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其保值力度会有所下降,并且打造成金饰以后,银行可能不再回收,消费者想要出手只能另寻途径,有可能会带来一定价值的损失,在“金条打金”时也要考虑这一因素。(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