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多发态势,做好事故预防,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做细做实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全链条处置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重点事故全链条深度调查机制,通过事故处理、深度调查、隐患整改“一体化”闭环运作,全面构建起事故预防“向源头防控转变,向行业管理延伸,向监管责任推进”的道路交通事故防控新模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2023年,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4%、10.7%,事故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构筑起一道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安全屏障。
深度分析交通事故成因,精准排查潜在隐患
2月28日,锡山区厚嵩路嵩林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发后,一支“全链条专班”队伍立即对实地进行踏勘排查,提出交叉口范围内视距清理、增设纵向减速线、更新安全防护设施等隐患整改建议。这是今年以来专业团队提出的第37份交通安全专业优化提升建议。
“隐患排查是全链条深度调查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把交通事故当作命案侦查理念,从显性路面和隐性源头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入手,对与交通事故有关联的‘人、车、路’和‘企业管理、行业监管、交通管理’等方面开展溯源调查。”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副大队长房子元说,在全市范围内对造成严重后果的道路交通事故开展深度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管理漏洞及薄弱环节,组织民警对事故、源头、秩序等现场实地踏勘,列出清单,明确整改主体和责任、时限,补齐事故预防短板。截至目前,全链条工作专班排查隐患1714处,已全部整改到位。
与此同时,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交通安全形势研判体系,搭建“勤务事故关联、高风险面包车和三轮车监管、高风险重点人群预警”等多个实战模型,开展动态监测、常态研判、精准辨识、及时预警、精准预防,对事故暴露出的高风险要素进行精准“画像”,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截至目前,交警部门共下发中小学生、占道施工、分心驾驶等事故多发专题预警25期。
深度推进隐患闭环治理,构建交通安全屏障
新吴区金城东路高架下路段,因绿化视距遮挡,曾经引发多起交通事故。“我们专门对该隐患道路进行全面整改,共清理绿化遮挡8处、新增警示标志10余处。”交警支队新吴大队民警朱建国说,整治后,因视距遮挡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80%。
“隐患整改”是全链条深度调查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查不见底等于零,整改不到位也等于零。为此,交警部门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堵、消、治”综合施策,精准靶向整改安全隐患3235处,完成100处市、区两级挂牌督办道路隐患整改,对全市3197条主次干道人行横道落实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三类提升”,国省道平交路口“三个一”设置率达100%。
强化分类治理,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交警部门严格按照“道路隐患类”“勤务执法类”“宣传教育类”“企业管理类”等隐患分类归口督办,扁平化直插基层开展专业化指导。对疑难复杂的道路隐患,制作“一案一策”,确保问题隐患科学治理。
用好“复盘剖析、深度调查、警示曝光”闭环处置机制,做到“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批隐患”。交警部门全面开展交通事故复盘剖析制度,全链条工作专班常态化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各地落实推进情况,杜绝对复盘出的问题摆在纸上、久拖不决、久治不愈。2023年累计召开14次专项例会、复盘97起典型案例、下发66份整改清单。
深度优化综治合力,压紧压实交通安全责任
全链条深度调查的实施推进,必须压实政府、行业、企业责任,形成深度调查、隐患整改综治合力,通过构建“一盘棋”组织架构,实施保障工作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奖惩分明”成为推动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的“加速器”。“我们健全完善‘红黑榜’警示通报、亡人事故深度调查逐案报告等机制,出台《全市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指引》,有效督促了属地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市道交安委办督导科科长张建华说,我们还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尤其是对涉及环卫作业、绿化作业、在校学生、建筑工地、涉路施工等重点事故,实行“一案一抄告制度”。截至目前,累计下发隐患整改督办通知、抄告函63张,上门进行专题宣传教育96场次,督促行业监管部门健全完善系列制度。
2023年12月7日,惠山区人民法院依据公安交警部门深度调查结果,对亡人事故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销售门店作出有责民事判决,判赔事故当事人8.9万元。交警部门在压实行业监管责任的同时,还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两客一危一校”、工程车、网约车等重点车辆联合调查、联合约谈、联合惩戒机制,累计约谈、整改高危风险企业1534家,对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47家企业、246名相关责任人落实行政处罚,处罚力度全省领先。(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