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知产”变资产,助力企业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高

  以往,企业融资一般是以实物资产做质押;如今,一些轻资产企业把知识产权做质押,“贷”来发展新动能。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近日了解到,我市多家金融机构引导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知产”变资产。2023年,全市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509个,质押备案金额达到100.98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创近年来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全市已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175个,质押备案金额达到27.09亿元。

  专利变红利,知识产权成为真金白银

  提起知识产权,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专利。江苏海矽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功率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半导体公司,今年企业逐步引入新材料、新工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原材料。3月,江苏银行江阴支行主动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后,让企业通过2个实用新型专利作为质押,适配了额度更高的新版“苏知贷”,5个工作日后,企业就获得了1000万元资金。据悉,“苏知贷”产品是江苏银行无锡分行发挥该分行全市“知识产权特色银行”唯一授牌机构优势,以知识产权质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融资产品。2023年,该分行累计为115家科技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质押备案金额26.04亿元。

  去年初,无锡市龙泰精密弹性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到一笔大单后喜忧参半,喜的是接到大单不易,忧的是前期购买设备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大量采购原材料存在一定资金困难。考虑到企业拥有多项专利,并刚刚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中国银行无锡分行便向企业推介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产品“锡科贷”,顺利为企业发放了40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2023年末,该分行办理知识产权融资企业139家、质押登记备案金额达20.03亿元。

  不仅是专利,质押“知产”五花八门

  据悉,科技型企业往往轻资产、重无形。除了专利外,我市金融机构鼓励科技型企业拓宽质押标的范围,对企业商标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数据等各类知识产权进行打包质押,一项项不同门类的全国首笔、全市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帮助企业渡过资金紧缺的难关。

  江苏曙光云计算有限公司是无锡高新区一家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去年,该公司因承接多个大项目订单,导致企业一时资金周转困难。“曙光云”以其拥有的一项数据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成功获得苏州银行无锡分行500万元贷款,这是无锡市落地的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江阴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铁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几年前,企业急需资金激活全产业链生产动力,通过驰名商标质押获得了工商银行江阴支行融资1亿元,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无锡商标受理窗口办理的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

  目前,无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银行增至31家,知识产权保险合作单位增至6家,充分调动了企业借贷积极性。近年来,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江苏银行无锡分行还成功完成全国首笔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质押贷款、无锡“甘露青鱼”首笔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无锡首笔餐饮企业商标质押融资贷款。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区两级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最高20%的贴息支持。

  全力破难点,金融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无锡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上升,2023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同比增长86.7%。当前,如何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不因资金影响发展、尝到“知产”转化为资产的甜头,破除知识产权评估难、健全风险担保体系等,依然是推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的重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大创新力度,以过硬的知识产权吸引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充分认识到未来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将成为主流,应加大金融创新,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金融业自身发展。

  为提升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质效,中国银行无锡分行在全市启动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知惠行”专项行动,结合无锡产业实际,通过开展专利导航、加强企业对接、举办专场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举措,实现相关产业领域贷款增速稳中有进、贷款余额稳中有增,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有效路径和特色做法。

  去年,江苏银行对“苏知贷”业务模式、业务对象、贷款要素、业务流程及风险补偿等内容进行修订。新版“苏知贷”产品单户贷款额度最高3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支持线上提款、分批次提款、无还本续贷等功能,更加适配科创企业用款需求。新版“苏知贷”支持先放款后质押,行内“风险缓释系统”可对知识产权进行内部价值评估,为企业免去评估费用,节约融资成本。(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