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时刻在线才能守好底线

  □石洪萍

  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充电,安全隐患极大。前不久,新吴区新安街道安置房小区的637台电梯全部安装人工智能阻车系统,无论电动车以何种方式进入电梯,系统的智能摄像头都会马上识别并自主发出声光警报,同时联动控制电梯门,阻止电梯进行任何操作。近期我市部分小区电动车上楼现象出现反弹,新吴区主动作为推出的硬核举措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要有经济社会活动,时时处处都可能有风险隐患,只有拿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各个环节都做到各司其职时刻在线,才能防患于未然,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安全生产工作很重要但也很难做,难就难在不确定性大。安全生产工作真的无解吗?其实未必。中国有句古话,就是防患于未然,意思是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西方也有个著名的“海恩法则”,说的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最佳的时机是平时,要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上来,把工作做在平时,主动堵塞安全生产的“致命漏洞”,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工作要想不被动,平时就要主动“拆弹”,因地制宜多尝试新招式新解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科技的进步也为防范风险隐患提供了新路径。比如说,新吴区是物联网产业高地,不少物联网新技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就派上了大用场,在小区电梯里安装人工智能阻车系统就是很好的做法。当然,把好电梯门不让电动车上楼只是第一步,各个板块还应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建设电动车智慧车库(棚)、增设充电桩,让居民有地方充电、实惠充电,从根本上杜绝电动车上楼。

  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不能平时“弄不清”、出事故后说“没想到”,更不能把外地或别人的事故当故事听,而是要引以为戒,把安全生产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把安全底板筑得越牢,发展的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