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纵横 发布厅

机制赋能 科技赋力 人文赋效

无锡滨湖奋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保送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曾登上联合国舞台担任特邀主持人的盲人研究生朱苓君”“患视力残疾一级,勤学有为,获全国中小学生单元习作有奖征文特等奖的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患肢体残疾一级,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残疾人读书征文一、二等奖的陶玉贤”“以残助残,潜心‘共情润心’微公益项目的滨湖区优秀公务员、区残联维文科副科长董光鑫”……近年来,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滨湖区,涌现出一大批自强自立的人物典型和助残、扶残的先进事迹。通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机制赋能、科技赋力、人文赋效,滨湖区奋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无锡这座“崇德向善”之城增添了更多的鲜活案例,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本质和内涵。

  机制赋能,向阳而生。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的五月迎来了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由中共滨湖区委、滨湖区人民政府主办,滨湖区残联承办,滨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的“科技助残 向阳而生”滨湖区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系列主题活动也拉开了帷幕。区委副书记贾效兵表示,近年来,滨湖区残联按照“保民生、促发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劳动成效,切实维护残疾群众各项权益,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残定有助、弱必有扶”。通过搭建公益助残交流平台、完善助残项目引联机制、丰富产品展示体验场景,滨湖区营造尊重、理解、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

  通过实施“恬小鹿植物茶饮”“星星点点爱心工坊”等“一街道一特色”就业增收项目,与区教康中心、星星益站、爱尔眼科等单位开展共建共享活动,加快实施一线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和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滨湖区河埒街道残疾人之家曾获评全国阳光家园示范点、江苏省残疾人之家称号,并被中国残联会议明确为现场考察点;“蠡桥模式”获评全省残联系统创新创优项目;“教育康复中心”成功打造省内唯一的教康一体新名片,服务质量评估列全市教育类康复机构第一名;滨湖区残联组织的全市首个“逆境之光”残疾人宣讲团,多次走进中学校园,受益学生2300余人;此外,通过打造区级圆梦就业中心,在全市率先突破15-17周岁职业教育瓶颈。区残联多次获得“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区”“全省公益助残项目最具执行力奖”等省级荣誉。

  科技赋力,残定有助。在主题活动中,一大批高科技助残器具、设备纷纷亮相,展示了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由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推出的数字康养(适老适残)平台,利用语音和可触控技术,实现厨房、客厅、卧室、餐厅、卫浴等区域的无障碍智能化适配改造。满足残疾人和老人的居家照料、遇险通报和家电控制等功能,实现了一站式管理及服务。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的“鸿蒙AI可站躺轮椅”,可帮助功能缺失的残疾人和老人在行、站、躺姿势间灵活切换,具备了人车语音互动、自动避障、一键求助以及数据上云管理等功能。无锡清耳话声科技有限公司的“助听智能系列”产品,以多个获得日内瓦发明金奖产品矩阵为核心,不仅使用了适合东方人耳道结构和汉藏有调语系的算法,还在全球首次实现了死区双边精准定位,针对听力受损患者的不同神经损伤程度和损伤区域,进行精准“送声”,让患者佩戴助听器后极致接近正常聆听的效果……

  据悉,滨湖区残联还将组织开展“科技赋力,携手未来”科普探索营、“‘锡锡’向荣,‘滨’纷益创”公益集市、“心连心,送温暖”等扶残助困活动,不断深化科技助残、爱心赋能的新局面。

  人文赋效,弱必有扶。近年来,滨湖区残联大力推动“人文赋效”工程,引导残疾人开展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文化艺术素养和能力,推动他们投身到高品质文创产业中去。据悉,滨湖区目前建成市级5A“残疾人之家”7个,获评省级书香残疾人之家1个、文艺残疾人之家3个。滨湖区还正在启动建设面向各类别不同等级残障人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载体——滨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就业创业“一基地两中心”、康复托养“一站一点”、文化维权“一馆一站”为功能划分,满足残障群众的就业服务、康复训练、扶残助残、信访维权等多种功能,计划于今年6月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0月中下旬投入使用,为区内残障特需人群提供更加精准服务的基础上争创更多特色品牌。(文雪、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