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影像 发布厅

“民族一家亲,关爱育新人”慰问活动暨“戎晖励行”奖助学金颁奖仪式在锡举行

  “在江南大学生活的每一瞬间,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有军休中心老前辈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因为有领导和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帮助。我们一定好好学习,用扎实的成果回报他们的付出……”2024年5月22日,在江南大学举行的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江南大学关工委“民族一家亲,关爱育新人”慰问活动暨“戎晖励行”奖助学金颁奖仪式上,江南大学工商管理2301班维吾尔族学生麦迪乃·买买提阿布拉告诉记者。当天,市关工委副主任须俭,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唐国标,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关工委主任、副局长傅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梅金超,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月波,江南大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娄国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工委副主任、军休中心主任陶延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处负责人接道华,市军休中心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徐尚保等相关领导,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军休干部代表和江南大学2022级少数民族预科班91名学生参加活动。当天的活动现场,受聘为江南大学学生成长导师的军休干部为22名学生颁发了奖学金,结对军休干部为6名学生颁发了助学金,军休干部代表为91名少数民族学子发送慰问品。

  “7年来,1300多名军休干部持续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关心和关爱,成果暖人心怀,”傅强表示,未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工委还将继续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工作,做大做强“民族一家亲,关爱育新人”品牌,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戴月波回顾了“民族一家亲,关爱育新人”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果。他现场勉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奋斗,报效祖国。市军休中心关工委“薪火传承”报告团团长、江南大学学生成长导师严峻松表示,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来自法学院和商学院的两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发言。他们详细介绍了在校的学习情况,对市关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军休中心关工委的关怀帮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表示将会汲取军休干部们传递的奋斗精神力量,传承奉献情怀,勇往直前、不负期待,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须俭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党建带关建的工作机制,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江南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军休中心老军人特殊的政治优势,为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据统计,2023年“民族一家亲,关爱育新人” 关爱项目第二轮结对以来,覆盖新疆、贵州、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来自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19个少数民族的91名2022级少数民族预科生从中受惠。陶延风对记者说,根据计划,该项目将护航少数民族学生在江南大学的学习成长全程,预计将发放奖、助学金和慰问物品40万余元。除经济扶助外,中心还不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爱国强军教育。前不久,该中心刚刚组织学生们赴驻锡某部队开展 “传承皮旅精神,厚植爱军情怀”主题活动,效果显著。今后,中心将持续深化宣讲和交流,引导广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仪式结束后,市军休中心军休干部还与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等共同开展了联欢表演。(侯倩、宋轶)

  图片均由江南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