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出生时仅710克、没有呼吸,86天层层闯关步步惊心……

我市最小胎龄超早产儿救治成功

  出生时体重仅710克,大约三个苹果那么重,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没有呼吸……这名胎龄只有23周的新生儿名叫“小星星”。

  2024年2月21日19时15分,“小星星”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历时86天闯过呼吸衰竭、感染、颅内出血、喂养困难等一道道难关,5月17日,终于迎来健康出院的日子。出院时的“小星星”已重达2140克,此时的她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这也创下了无锡市救治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

  5月30日,“小星星”出院后首次回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为她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庆生百日礼”,进行体检及早期保健,赠送早期保健礼包,并为其提供后续检查、康复训练等系列服务。

  宫内感染,孕23周产下“小星星”

  “小星星”的妈妈李女士(化名)在孕23周时出现下腹不适、出血症状,2月19日凌晨赶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检查发现为宫内感染,经治疗后炎症消除效果不佳,尽早分娩是最好的选择。

  考虑到胎龄过低、救治难度大,医院产科、新生儿科明确分工,迅速完成紧急救治准备。2月21日晚,胎儿娩出前,新生儿科启动紧急救治预案,复苏团队提前到场,为“小星星”出生后“黄金1小时”的救治保驾护航。

  当晚19时15分,胎龄只有23周的“小星星”提前119天降生,而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40周(280天)。

  “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睑裂还没有完全长开,没有哭声,没有自主呼吸。”该院新生儿科主任姜善雨至今记忆深刻,孩子刚出生时的状态让在场所有医护人员感到揪心。

  争分夺秒,抢抓救治黄金1小时

  刚出生的“小星星”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全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稍有不慎极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救治难度极大。

  一场生命“争夺战”开始了。

  薄膜包裹全身保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呼吸机接入、心电监护连接……“小星星”的血管细如发丝,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是第一道难题。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凭借娴熟的技术,第一时间完成脐静脉置管,迅速建立营养和药物输注“生命通道”,为成功救治打下良好基础。

  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后, “小星星”终于恢复了生命体征,被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在黄金1小时的救治过程中,所有操作都要快、稳、准。

  最考验医护团队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肺出血、脑损伤、感染、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脱离呼吸机困难、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败血症等并发症。“要根据新生儿的病情、体重变化,动态调整精细化诊疗方案。”姜善雨告诉记者,整个救治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医护团队通力合作,多次组织病例讨论和大查房,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诊疗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层层闯关,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

  由护士长李萍带领的“特护小组”对“小星星”实行24小时“鸟巢”式护理,减少声、光刺激,进行腹部按摩、口腔功能训练、母乳口腔免疫、新生儿抚触,解决喂养困难问题……经常是两名护士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帮助“小星星”慢慢适应这个世界。

  得益于医护团队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精准判断,16天后,医护团队果断为“小星星”拔除了气管插管,由有创呼吸支持过渡至无创呼吸支持,这一措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星星”肺损伤及感染的发生概率。

  然而,尽管医护团队悉心照护,3月27日,“小星星”还是出现了肚胀、呼吸暂停等病情变化。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措施,抗生素、呼吸支持……再次把“小星星”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类似的凶险情况伴随着“小星星”的救治全程,幸运的是,在NICU全体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小星星”闯过了超早产儿容易发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等层层难关,转入了新生儿家庭病房,与家人团圆。

  据悉,胎龄小于28周属于超早产儿,救治超早产儿目前仍是医学界的“珠穆朗玛峰”。作为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该院新生儿科始终致力于提升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水平与能力。2013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曾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龄25周的新生儿,对比这次,虽然胎龄仅提前了2周,但救治难度呈几何级增加。“小星星”的救治成功是该院在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技术能力上的再次突破。

  (史春阳、高佳美、刘子敏 文/陈梦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