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一些不法分子却向考生和家长布下“陷阱”,以“花钱就能买大学名额”“有内部录取名额”等幌子诱骗考生和家长,广大群众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切勿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典型案例
某市王女士因女儿成绩较差很是着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微信群内发现有人发布可以帮助孩子办理入学的信息。王女士以为遇到了“牛人”,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支付了1万元的“业务费”来“打通关系”。然而,对方多次以各种理由向其索要办理入学的费用,王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某市一考生家长李女士在家浏览名校信息时,看到一教育咨询公司网页称可以帮考生进入知名学府,与客服联系后,客服称有一个知名大学的定向录取名额,李女士毫不犹豫向其转账58万元。不久后,客服又称可以帮其小女儿申请某知名中学,李女士又向其支付15万元。结果两个孩子升学的事情无一落实,李女士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73万元。
高考考生小刘一心想报考军校,成为国防生,可分数还差一点。正当他沮丧时,收到了自称“某军校招生办主任”的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小刘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小刘顾虑,对方还通过QQ给小刘看了学校的招生公文,小刘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5000元,但并未被录取,发现被骗。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补录名额”“定向招生计划”等,称有办法“低分高录”,只要花钱“打点”即可让考生获得高校录取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警方提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考生及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认准官方指定的查询方式、查分网址。务必高度警惕“花钱就能买大学名额”“录取需缴纳费用”等诈骗信息,切勿掉入骗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