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选举委员会5日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在2024年印度大选中获胜。舆论普遍认为他将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追平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全国民主联盟的胜选符合预期,但印人党获得的240个席位距莫迪此前宣称要拿下的370席甚至400席相去甚远。在此情况下,印人党须与其政治联盟联合组阁,同时要应对反对党联盟带来的挑战,“莫迪3.0”执政面临不少压力。
与往年相比,印人党此次获得的席位低于2014年的282席和2019年的303席,且未及超越半数的272席“分水岭”。根据印度宪法,一个政党若未能拿到半数席位则无法单独组阁。依据今年选情,印人党必须依靠其联盟中至少3个政党共同组阁。这是莫迪任期内印人党首次面临无法单独组阁的局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认为,执政党胜选有三重因素:一是莫迪及印人党善于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拉拢印度教选民;二是印人党运用“执政优势”打压反对派;三是印人党及其背后“国民志愿服务团”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基层人员拉票。
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虽然获胜,但印人党没能实现莫迪选前“拿下400席”的豪言,甚至未能拿到半数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印人党选情不及预期有多重原因,包括莫迪政绩名过其实,印度社会问题严峻,印人党的限制打压迫使对手更为团结等。
此次选举,印人党在其“票仓”北方邦遭遇挫折,获得席位数较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选举大幅减少。有分析说,印人党在北方邦大兴基建,重修罗摩神庙一向被视为莫迪的重要政绩,而此次选举结果证明,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高失业和高通胀。
分析人士认为,莫迪在即将开启的任期中将面临经济、宗教、地域问题等诸多挑战。
首先,印度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刘宗义认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占比不足两成,“有增长无就业”的问题始终困扰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分化严重。“印度选择以扶植垄断寡头的形式实现经济增长,导致印度穷者越穷。”
印度复杂选择高级研究所教授兼联合创始人阿尼尔·苏德认为,印度亟需采取更多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否则所谓的“增长潜力”只是空谈。
其次,印度国内宗教矛盾愈演愈烈,印度教民族主义盛行,严重挤压宗教弱势群体利益,印度国内的教派矛盾或将激化。
(据新华社科伦坡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