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 ②

  本报评论员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我们要把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和强市之要,突出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推动产业深度转型,提升无锡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让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壮大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无锡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并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抢拓未来赛道。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要秉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的决心,审慎选择赛道,聚力攻坚突破。对无锡而言,抢拓未来赛道应根据现有发展情况分类施策。加强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关键平台的招引建设,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已经起势的产业赛道尽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量。引入拥有核心专利的初创团队和中小微企业,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尚在蓄势的产业赛道做大基数。支持未来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强对世界科技最新趋势的跟踪研究,为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等处在前沿的产业赛道做好技术预研和储备。(下转第3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接第1版)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数智赋能。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无锡制造业企业面广量大,要深化“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打造更多智能制造标杆工厂乃至“灯塔工厂”,加速电商平台和实体商业双向延伸。同时,要加强通算、智算、超算等算力的大规模供给和一体化调度,研发更多个性化的行业大模型,健全“高算力、低成本”服务体系,以“算力洼地”助力建设“企业高地”。

  无锡作为产业大市,既要关注产业的未来,又要关注未来的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为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发挥有力的服务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