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从严从细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堤防和易积水点防范举措

全城密织防汛“安全网”

  19日入梅,我市进入主汛期。从市防办了解到,梅雨季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我市水网众多、人口密集,易形成洪涝隐患。即日起,我市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进入全城“应战”状态。昨日,记者跟随市领导检查防汛现场时了解到,各地各部门进一步从严从细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堤防和易积水点防范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地质灾害隐患点“日报告”,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现场:在宜兴张渚镇善卷村,依山而建的勇乐园后面,裸露的黄色山石处有一排银色的消险金属支架。宜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介绍,这处隐患点始发于2016年,有轻微的石块掉落现象,对下方3户居民造成安全隐患。当地镇政府迅速请专业队伍通过削坡、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进行消险治理。今年汛前排查显示,该隐患点土体裂缝已自然闭合。

  只见隐患点旁设有蓝色的警示牌,上面标明了隐患点名称、编号、位置及群防群测员名字、联系电话等信息。“我们在汛前就已对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了安全风险提示,将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及时发放给周边群众,镇、村都制定了隐患点应急预案,撤离路线、集中安置点等都一目了然。”宜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说。

  画外音:经排查,2024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0处,其中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每个隐患点都明确了专门的群防群测员和防灾责任人,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和“日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险情可及时高效处置。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因地制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专业化自动监测设施11处、视频监控41个、固定声光喇叭11个,为防范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圩区堤防“精查细防”,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

  现场:面积为5372亩的宜兴官林镇笠渎联圩,6名堤防巡查员正在堤防迎水侧、顶部和背水侧细细查看有无渗水点、裂缝等问题。“按今年我市巡堤查险新机制,我们对每公里堤防设置了2名巡堤查险员。”宜兴堤防管理所负责人杨海涛说。

  官林镇2016年后对圩区加强防洪设施改造,共改建防洪闸、排涝站4座,新改建涵洞20座,大大提高了防洪能力。“圩区原先是鱼塘,内外水位差约有2.5米,堤防长时间浸泡易有塌陷等隐患,巡堤查险是确保安全度汛的重中之重。”杨海涛说。和以前一支巡堤查险队伍查10多公里堤防的方式比,如今每段堤防都实现“精查细防”。

  画外音:当前,我市共组建巡堤查险队伍325支、3688人,水利工程抢险队伍27支、737人,524个圩区均实现精细化管护。令人关注的是,今年我市还在重点圩区内建设了80个水文监测站并在汛前投用。这样,圩区内河道的雨量、水位、流速等水文信息可实时监测,便于遇到强降雨等突发情况时对水量、水流方向等进行精准调度,提高防汛效能。

  易涝点“精准施策”,解决城市治理“隐痛”

  现场:在滨湖区道路易积水点——笠泽路(融创茂段)附近,新安堂浜410米河段已完成开挖,增强了汇水能力。但大暴雨等恶劣天气,仍可能对雨水管网造成较大压力。“我们通过加强道路巡查值守、及时清掏雨水井等措施来加强应对,在强降雨来临前一天就增派值班人手和排涝泵车,确保涝水出路顺畅。”山水城城管科相关人士说。

  在仙蠡墩家园小区门口的住友路看到,路边的收水箅子口处及里面很干净,没有枯叶等杂物。河埒街道相关人士介绍,这里去年强降雨时因路面积水深,导致住户无法正常通行,街道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积水区域管网进行管道疏通、视频检测,发现是部分雨水管道破损、塌陷所致。通过对雨水设施清淤疏通,更换50多米污水管、近40米雨水管,新建、修复6座污水井、2座雨水井等措施,有效解除了积水隐患。

  画外音:近年来,我市对低洼路段、地下车库、下穿通道等易积水路段开展系统治理,及时处置病害。目前,全市已对2023年汛期发现的479处内涝积水点完成整改410处,并落实“一点一策”应急预案。我市今年还在60余个易积水小区的地下车库安装了水浸淹没式报警器,当积水深度达到15厘米就会发出报警、提示相关人员撤离,提高了防范效能。

  “治”的同时加强“防”。全市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排除涝水“地基”:当前落实城市(镇)排水防涝队伍81支1098人、应急救援队伍24支3795人;配备应急排涝泵车116辆,总流量达13万立方米每小时,应急排涝能力较去年提高20%。

  题图 入梅首日,锡城迎来风雨。

  (宗晓东 摄)

  □本报记者 朱雪霞

  见习记者 邹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