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无锡高新区

科技助力“方便”,新吴有妙“厕”

全区累计新改建环卫公厕185座,农村公厕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

  本报记者 刘丹

  洁净的地面、厕位,完善的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智能的设施和管理,绿色低碳的排污处理模式……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最近几年相继建成了一批颜值与智慧并存的现代化生态公厕。记者从该区城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新改建环卫公厕185座,建成区一类公厕比例达26%、二类以上公厕比例达96%,农村公厕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共纳入“厕所开放联盟”成员单位306家。这些新公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公厕的固有印象,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形象服务双升级,公厕也可以颜值在线

  公厕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无锡高新区,公厕可以是现代风、古典风,还可以是江南田园风。

  在新安街道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儿童乐园里,有两座现代风“小屋”,这是公园去年投用的微型模块化自动保洁生态公厕(图左)。它整体外形设计和周围环境巧妙融合,不仅方便了前去游玩的市民,还成为公园内一景。梅村街道“中国江南运河第一撬”广场上的公厕(图右),从外表看上去像一座小别墅,内部装修加入了各种形态的梅花元素,形成了古典与科技的融合风。鸿山街道大坊桥居委后公厕则选择了江南田园风,与白墙黛瓦的美丽新农村环境融为一体。

  公厕颜值提升的同时,服务配套也有了升级。据了解,无锡高新区在公厕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男女厕位比,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完善无障碍设施,改善通风、采光、除臭等条件。比如,吴都路公厕配备了新风系统,保证公厕内空气清新无异味。该区还优先选用节水节能新技术,将全区一类及大部分二类公厕蹲便器、坐便器、小便器等传统洁具更换为泡洗式洁具,既有效降低异味,凸显节水效果,同时能有效阻隔病菌传播;增加综合服务功能,公厕内添置置物架、挂衣钩、书报阅览、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功能,更加方便市民群众的使用和出行。

  智能设施和管理,让“方便”变得更方便

  在无锡高新区,越来越多的智能公厕亮相。这些拥有智能设施、进行智能管理的公厕,让如厕人员“方便”变得更方便。

  在“中国江南运河第一撬”广场的公厕内记者看到,其中安装了一体式洗手台,如厕人员可以在一个平面完成从洗手、泡沫洗手液、风干的全部洗手程序,全程无需接触任何开关或龙头。该公厕内还安装了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扫脸出纸机等智能设备。厕所门口的液晶显示屏上则实时更新公厕内的室温、使用人次、用水量、节水量、用电量和厕位使用情况等数据,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远程监控遥控,对厕所进行精细化管理。

  大坊桥居委后公厕和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微型模块化自动保洁生态公厕不仅接入智能系统,能进行臭味监测、自动换气,厕位门上还安装了智能指示灯,可以直观显示厕位使用状态,实时监测相关能耗数据,自动识别用户是否需要帮助等,以便精准化提供服务。同时,这两处公厕都使用了自动保洁机器人,实现了公共卫生间保洁的自动化。

  运用生态循环技术,公厕变得更绿色环保

  不仅有颜值有“头脑”,公厕还能变“废”为“肥”。无锡高新区部分公厕使用了低碳生态循环技术,把收集的粪便、尿液进行固体发酵,然后转化成有机肥,为一些不具备污水接管条件的区域和项目,提供了较好的末端处理工艺。比如“中国江南运河第一撬”广场的公厕旁就配套建了一个零排污固体发酵方舱,里面安装了无排放全资源化处理系统设备,这套设备可以让公厕就地进行污水无排放全资源化处理。厕所内高浓度污水会被直接收集到集污罐中,通过污水泵抽入发酵仓,再进行三段发酵分解,最后净化的水可为公厕净水槽提供洁净的回冲用水,发酵的气体由生物吸收塔净化后变成洁净的空气,而通过高温发酵产生的固体将变成有机肥料,这一台设备年产有机肥可达50吨左右。

  此外,大坊桥居委后公厕在全国率先采用了全域水生态修复模式,从源头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零排放”公厕。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微型模块化自动保洁生态公厕配置了高浓污水全资源回收设备,可实现无污水排放。其加装的微型生态舱,还能将卫生间粪污进行资源化生态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