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发布厅

优服务、守底线、保安全

以现代化市场监管服务助力滨湖高质量发展

  质量品牌培育提速,50余家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完成“江苏精品”申报8家,省级质量信用AA级以上申报4家,申报数量和质量均超出往年水平;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指导卓胜微获批全市唯一的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蠡园开发区获批全市唯一的省专利转化专项项目;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度,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设外资企业18户,同比增加38.5%……一组组亮眼数字的背后,是无锡市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高效的工作。

  今年以来,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重点任务,聚焦职能狠抓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滨湖高质量发展,荣获滨湖区一季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四争”先进集体,为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滨湖篇章积极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守牢安全底线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担当是最好的践行。滨湖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全力全面筑牢“安全屏障”。

  为守好食品安全底线,滨湖区市场监管局推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落实,不断提升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特殊食品生产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覆盖率100%。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包保工作,督导完成率、问题整改率、承诺书和责任清单上传率均为100%。完成全区98家校园食堂全覆盖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105项,整改率100%。

  药品安全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滨湖区市场监管局认真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检查药品零售企业4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20家、化妆品经营企业36家,持续推行医疗器械监管“专班监管实训”制度。

  在守牢特种设备安全上,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百日冬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两易一密一新”场所安全专项检查、电梯隐患排查整治以及叉车安全管理提升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在抓好产品质量安全上,全面贯彻落实总局“两个规定”,压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电线电缆生产销售单位等建立“锡质安”信息档案,有效运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聚焦三大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品牌”二字值千金。如今,提质量、创品牌已成为越来越多滨湖企业的发展共识。今年以来,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全方位加强质量支撑,充实《滨湖区优秀企业质量品牌培育库》,50余家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完成“江苏精品”申报8家,省级质量信用AA级以上申报4家,申报数量和质量均超出往年水平。

  聚焦以知促新,全链条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流动超市”,加快专利授权,盘活现有发明专利和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截至一季度,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0.8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项目50项,质押融资备案金额5.57亿元。完成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9家,山水城知识产权工作站成功入选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商标品牌指导站。

  在强化标准引领上,扩充生物医药设备计量中心“马山服务站”服务功能,服务辖区企业50余家,几乎涵盖了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累计出具检测合格证书近5000张,平均节省设备检测时间两个工作日。围绕原材料质控、生产制造、零部件装配、产品质量保证、技术研发等领域环节,加强检测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树牢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肩负着保障市场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今年以来,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坚决扛起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经营主体、加强和优化市场监管等责任,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将“服务”理念贯穿市场监管各领域、全过程,高质高效助企“减负前行”。

  在营造兴企发展环境上,深入推动外资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度,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设外资企业18户,同比增加38.5%,完成各类登记业务162起。擦亮“四季同行”服务个体工商户活动品牌,扶持5家经营主体融资500余万元。

  推行信用修复全程电子化,完成4起企业处罚信用修复,帮助1400余家经营主体移出异常名录,按规定清吊228家长期停业未经营主体。深入开展“百企贯标工程”与服务发展“百千万”行动,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提升效能,形成暖企浓厚氛围。扩充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内容,对80余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减免金额达到450余万元。设立柔性监管企业名录,拟严格筛选100家企业纳入名录,推动事后监管执法向事前指导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