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社区是无锡城区唯一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社区,毗邻的稻香社区是无锡唯一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社区,今年1月,无锡市公安局持续深化“主防主治”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升级打造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发挥“辐射、互补、联勤”合力,有机关联两个社区,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阵地前置释效能 激活治理“源头水”
走进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大厅宽敞明亮,群众接待区、纠纷调处区、便民服务区、安防体验区等功能区域映入眼帘。
“水秀、稻香两个社区属于典型的老新村聚集区,覆盖居民群众2.3万余人,居民小区多,老年人多,纠纷类警情占比较大。”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民警高鹏飞介绍,警务室升级扩建,完善与新型城乡社区治理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配备4名民警、12名辅警,按照7×8日班制模式运转,高鹏飞作为片警长,统筹组织警务室警力开展工作。
推动“警格+网格”双网融合,警务室以阵地前置推动警务前移,依托“社区超图”主动分析辖区治安要素特点,针对性组织警格员、网格员、群防群治等力量开展入户走访、巡逻防范、隐患排摸等工作。
今年3月,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民警韩甜甜接到“社区超图”风险防范模块推送的一条关注警情,警情内容涉及因空调维修费产生的租房纠纷,虽然纠纷已经妥善解决,但民警仔细查看后发现,该租客之前未进行登记,于是上门登记核查租客信息并提醒房东注意规范出租。
“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同一个地址,非常方便与社区联动开展工作。”民警韩甜甜介绍,他们联动社区定期召开警务联席会、警民恳谈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研究社区治理薄弱环节,就辖区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进行集中“会诊”,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关口前移重预防 点亮社区“平安灯”
“没错!就是他!”今年5月,稻香路一家商铺内手机被盗,高鹏飞组织警力利用警务室视频开展循线追踪,同时联系社区治保人员走访摸排,仅用时2小时便确认嫌疑人身份,后经蹲点守候成功抓获嫌疑人,追回失窃手机。
侵财类案件事关民生,警务室联合社区治保人员建立小案快侦队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提升小案打防质效。截至目前,社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6%。
“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事好商量……”5月9日,水秀社区一居民楼里上下楼的住户因为漏水问题发生口角,民警黄国祥立即赶到现场,找来社区的水电师傅进行维修,经过耐心劝导和释法说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诸如此类情况,社区民警就地接处辖区内矛盾纠纷和群众求助类警情,将矛盾调解工作前置至警务室。按照矛盾纠纷大小、调处难度、涉及部门等要素,警务室进行三级滤化,联动社区、政法、司法等多部门共同调处化解。截至目前,社区民警就地接处纠纷警情31起,化解率达97%。
同时,依托警务室成立全市首个“社区警校”,借助消防、城管等专门力量,开展群众性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健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群”三级架构,将反诈宣教传导至社区党员,聚点成线、串线成网,带动全体网格员建圈入群。截至目前,共发动社区党员130人,辖区电诈案件发案数下降73.1%。
服务前倾零距离 提升数智“加速度”
“白天没有时间处理驾照销分的事情,现在晚上来警务室自助处理实在是太方便了!”6月10日晚,张先生来到水秀社区中心警务室,按照自助服务机上的操作流程,很快就办好了业务。
为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问题,警务室开通户政、车驾管等高频审批业务,增设“24小时便民柜”“扫码办”等智能设备,方便群众办理业务。截至目前,已办理身份证、车驾管业务90余次,受理流动人口登记300余人。
“我最近在工地干活摔伤了腿,居住证能不能晚些时候再办?”6月5日,李先生因腿脚不便,通过政务微信联系民警韩甜甜,韩甜甜立即协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帮其办理证件。
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工作优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警务室探索做优做精“微服务”,不断创新“警民融合”工作模式,对于辖区部分年老体弱、身体伤残或因病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民警急群众所急开展“上门办”服务。
同时,主动搭建辖区业主、楼长和网格员等106个生活微信和政务微信群,构建指尖警务,第一时间提供优质服务。截至目前,通过指尖警务共接受群众咨询4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80余条,群众满意度达100%。
(孙姣姣、王俊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