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生存教育:立足“生活、社会、自然”

  □徐 威

  无锡师范附属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锡师实幼”)秉承“让儿童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教育理念,在建构适合幼儿生命成长的生存教育课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锡师实幼关注资源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意义,通过价值研判、重组运用以及师幼互动与共同开发,从“生活、社会、自然”3个方面梳理,挖掘与幼儿经验、发展需要相联结的课程资源,形成幼儿需要的、喜欢的、适宜的课程活动。同时,围绕“乐生活、爱运动、会共处、勇探索、善表现”的课程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发展的核心力量。

  抓住偶发契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一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契机,一个问题、一个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汲取力量的途径。如喝水这一常态生活环节,与孩子共同谈论“应该多喝什么水?”“白开水还是饮料?”“什么时候不适宜喝水?”“一天喝多少毫升的水?”让喝水成为学问,让会喝水成为幼儿生活的力量。

  处处居安思危,提升避险自护能力

  锡师实幼践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理念,以情境模拟、师幼角色体验等方式,开展“不跟陌生人走”“地震了,我会保护自己”等活动。如“火灾了怎么办?”活动中,小班以情境创设为主,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习得自我保护的能力;中大班通过引导幼儿了解火警求救电话等方式,支持幼儿在有趣生动的安全自护活动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梳理园本资源,培养专注观察能力

  从幼儿园花花院子、百果园、屋顶农场3块富含多样自然资源的场地入手,通过大组、级部、班级教研,梳理教师视角下的自然资源,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梳理每种自然资源的核心经验,形成相关汇总表。运用幼儿访谈、儿童会议等方式倾听幼儿对园内资源的认识和经验,基于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绘制“儿童视角”下的资源地图,增强幼儿关注、认识园内自然物的意识。

  活用场域环境,增强探究发现能力

  在推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花草、树木、虫鸟等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同时结合场域空间,开展“菜菜集市”“果果节日”等庆典活动,支持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收获。如中班课程活动“小豆豆,大力量”,教师与幼儿在猜想、验证、体验中,共同探究黄豆内在强大的生长力;大班课程活动“风的日记”聚焦风这一自然现象,从无形的资源中提升有质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基于幼儿需要,生发自然体验能力

  大自然是幼儿最爱的游戏场,他们尽情欢笑,肆意奔跑。学校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与需要,支持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学习。如在百果园开展运香橼、跳树叶活动。锡师实幼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身体体验、语言体验、艺术体验、科学体验、社会体验5个层面出发,探索形成了园本自然体验游戏集,并在幼儿的持续活动中不断丰实。

  联结社区力量,拓展社会交往能力

  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学校重视社会资源对幼儿成长教育的意义,致力于和社区资源融为一体,在关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同时,更好地将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并提升转化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借助社区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

  融入节庆民俗,衍生文化表达能力

  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园本课程,普及并建立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如在端午节庆活动中,每班根据前期与幼儿的访谈,确立相关活动内容,制作香囊、捆扎艾草、汉服游园、投壶游戏……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优化家校合育,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家园协同配合是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除了定期开展家委会、家长会等常规活动,锡师实幼结合家校合育实际,开设“云上家长学校”,借用QQ、微信平台,开设短时微型、高效灵活的“云上微型父母课堂”,如爸爸科学小实验、妈妈故事会等,实现了自主自选、互助互享。

  生存教育应该培养面向未来,适应未来,构建未来的公民,锡师实幼在生存教育课程上的探索,凸显了3个特点:一是坚定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教育以儿童为本的立场,三是呈现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样态。遵儿童需要,循儿童步伐,释儿童天性,随儿童发展,让儿童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成为生活的强者!

  (作者系滨湖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