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江阴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成效卓著,获评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腾笼换凤,拓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盛夏时节,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内,投资20亿元的昕感科技功率器件项目建设现场正热火朝天地赶工期、拼进度。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老旧厂区零散分布、生产效率低下的“老大难”地块,而今,望着全新成片规划的“效果图”,众人不禁期待,“这批的工改项目又将迸发出什么样的发展‘火花’?”

  美好的期盼源于实践,边拆除、边规划、边建设,昕感科技功率器件项目地块的快速迭代正是江阴近年来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的缩影。自2021年全面打响工改大会战,三年间,江阴共腾退提升土地3.26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51万亩、集中连片超千亩地块5个,目前已有8800亩用于项目建设,落地项目90余个、总投资超850亿元。4月,江阴市《啃下工改“硬骨头” 蹚出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新路子”》案例获评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已有一定制造实力的江阴为何如此坚定地走工改路子?相关人士表示,江阴乡镇民营企业起步早,工改前,江阴共有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200个,全市开发强度达到了44%,“老项目产出不高、新项目无地可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亩均税收低、环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显现,正在成为制约江阴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因素。

  “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江阴深刻总结了3年来集成改革试点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又前往广东顺德等地学习考察,初步规划出工业园区“20+10”整体布局,明确以“345”现代产业集群为导向,筹资金、出政策、腾空间,向更高产业能级、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青阳镇是较早推进工改的乡镇之一,过程中,霞客湾创智园拔地而起,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资产、推动乡村振兴、立足实际推进工改的“开篇之作”。原地块上是江阴凯江农化有限公司,不断攻坚克难的整治、腾换过程坚定了当地想要发展高端、绿色产业的决心,江阴市青阳镇园区办负责人曾庆锁介绍:“新园区定位科创研发,如今已成功引进15个未来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下转第2版)

  腾笼换凤,拓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上接第1版)还引入了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团队等参与运营。和以前比已是天翻地覆。”

  所谓“腾笼换鸟”,“腾”是关键,土地腾得开,产业步子才能迈得大,要动大“刀子”,势必会影响既有利益。背后,记者看到了江阴真正解决问题、切合实际的创新思维。

  “相比于管理有方、绿色环保的新型产业,村级工业集中点大多是环境杂乱的小厂子。”曾庆锁介绍,稳定的土地和房屋租金往往是一个村集体的重要经济来源,面对工改“空窗期”给周边村子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更多地平衡各方利益,调动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他说,除了投资科创还要考虑产业收益。

  江阴各地在保留质态好的本地企业、稳住产业“基本盘”的基础上,腾退低效企业、招引高新企业、探索镇村联建。腾退企业被邀请参与投资新产业,拥有土地资源的村民也被鼓励以拆迁收益入股,摇身从“房东”变“股东”。江阴围绕“工改”四大难点先后出台的保障村级集体收益的指导意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安全生产标准技术指南等30余份政策文件,形成服务各方的支撑性力量。

  如今,走进江阴,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的新项目建设场景,倾听到的是江阴不断拔节生长的发展强音。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主题产业园纷纷破土动工,首芯半导体、春蓝新能源电池箱体项目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项目在此集聚,正成为江阴的生态功能区、科技创新核,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韩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