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翼
看惯了成人仪式、毕业典礼上互换信件的节目,一边是早已让眼泪湿透纸巾的父母,一边是东张西望中尴尬地保持微笑的儿女。孩子的信,父母是字字读的,平时真的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父母的信,孩子是草草看的,信中的内容已经在一次次耳提面命中烂熟于心。原本以为是一场纸短情长、双向奔赴的盛宴,却常常变成各取所需、一厢情愿的自助餐。这不是特定场景下的偶然表现,而是很多家庭两代人关系的日常映射。
当今年的无锡市高中学生集体毕业典礼被一个互换信件的短剧推向高潮,台下与父母紧紧拥抱的儿女眼中早已噙满泪水,我们分明感到,是反思、是认同、是期望,新型的家庭关系被投射到了舞台上。剧中的家长反思由于工作忙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以“都是为你好”为名对孩子加以束缚等诸多问题。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儿女在离家时对父母的“嘱托”,“少喝点酒”“别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多出去走走,别闷在家里”,这与校长、老师、家长的寄语形成双向的互动,改变了传统毕业活动中单向的“叮咛”模式。这也是台下的父母在拥抱中向儿女传递的信息,同时也是儿女们对于家庭氛围的期许和向往。
都说血浓于水,有时候这份“浓”在很多家庭已经到了化不开的地步。一个孩子,确实接受了全家最集中的爱,但同时他们也以最小的年龄承受了全家最大的压力。当这份爱以压力甚至命令的形式出现时,爱就无法在两代人之间流动,一旦失去了流动性,“板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青年人,同样指向的也可以是父母。尊重孩子、支持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不失为新时代父母的理想模样。一方面,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找到真正能影响孩子的正向因素。另一方面,孩子在和父母的交流中,体会幸福生活应该有的模样——有你、有我、有爱,有事业,也有家庭,让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成为孩子追求美好生活的参照。
考上大学,面对分离。在父母眼中,有稳定的情绪、有积极的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生活的“小确幸”,这样的孩子即使不在身边,也是令人放心的。在儿女眼中,自己的父母多少也让人有些放心不下,信里的叮嘱多少可以看到父母在儿女眼中的生活状态。子女要做令父母放心的孩子,大人也要做能让孩子放心的父母。此次的无锡市高中学生集体毕业典礼上的这个短剧,给了我们惊喜,“叮咛”不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父母不只是爱的发出者,也可以是爱的接受者。在相互的叮咛中,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流动了起来。
家庭关系的反思和更新,受到更多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日新月异的其他领域相比,它似乎成为变化最慢、改变最小的领域。但实际上它却是改变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它牵动着无数个家庭幸福指数的变化和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此次无锡市高中学生集体毕业典礼上的这一个短剧,给所有人带来感动的同时,也为撬动家庭关系的更新提供了借鉴和支撑。
(作者系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