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入盛夏,气温不断升高。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西横街的“小蜜蜂”服务驿站格外热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络绎不绝,有的进去倒杯开水,有的稍坐片刻……“每当路过这里,我总要进来倒杯水,在空调里休憩一会再走。大同社区为我们这些在户外东奔西跑的劳动者考虑得真周到!”快递小哥小张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开设两年多来,“小蜜蜂”服务驿站已成为许多新就业人员心中的“续航补给站”,累计服务已达25000多人次。
大同社区位于城中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商铺聚集、人流量大,是新业态及新就业人员的聚集地。如何改善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年来,社区以实施“情同一家 暖‘新’同行”项目为抓手,以一系列暖心的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责任感、幸福感,探索构建起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整合资源,开展暖“新”服务。社区以“空间功能叠加、阵地资源共享”的方式,依托社区“情同一家”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将其升级打造成“小蜜蜂”服务驿站。目前,驿站内配有空调、微波炉、座椅、饮水机、报刊、药箱等,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热饭、临时休憩、取暖纳凉、应急充电等服务。同时,社区统筹多方资源,积极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类暖心服务。每周三,社区组织退休医生为新就业人员测量血压,并联合党建联盟单位和辖区爱心商户开展送关爱慰问活动。每逢暑假,社区又积极对接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举办“七彩公益”暑托班,开展公益看护、课业辅导、素质提升、安全守护、心理疏导等服务,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织密社区微网格,发挥治理“新力量”。新就业群体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区楼栋,其工作范围与社区网格高度重合。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他们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择优遴选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外卖员、快递员等,聘请他们担任网格联络员,并成立了政策宣传队、隐患巡查队、环境治理队3支流动志愿服务队,引导他们在走街串巷中参与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社区治理工作。为推动社区和新就业群体之间的“双向奔赴”,社区探索建立“情同一家 让爱循环”积分奖励机制。根据积分兑换和使用细则,新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信息上报、志愿服务、善行义举等方面获得相应积分,在社区积分兑换点兑换各类日用品或者享受生活服务,有效激发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自兼任社区网格联络员后,在日常工作中,我就会多一分观察、多一分沟通,为社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递员小陈说。据统计,迄今,3支流动志愿服务队已上报施工扰民、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问题线索60余条。(赵雅婷、朱佳萍、顾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