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初,聋哑残疾人陆某在工作时不幸受伤,导致右手骨折。痊愈后多次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但其合理诉求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不久前,他向滨湖区河埒街道北桥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求助。考虑到陆某的特殊状况,援助律师采用微信或面对面写字交流等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虽然费时费力,但经过耐心交流、搜集证据,最终助其维权成功。
北桥社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区居民有22000人。其中,残疾人227名。2023年,社区与街道民政、残联、综治、司法等部门协同合作,成立北桥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残疾人开通“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北桥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已为残疾人提供劳动权益保障、婚姻家庭纠纷等法律援助20余人次,发放便民服务卡500张,举办法治宣讲课堂3场,接受各类法律咨询50余人次。
打造嵌入式法治文化广场、设立法治剪纸工作室、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北桥社区依托法律援助联络点,努力将法律服务送到每个残疾人身边。为了更好地维护残疾人权益,北桥社区法律援助站开通了法治服务热线和线上咨询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全天候、多渠道法律援助服务。其中,社区法律援助站对重度残疾人免予经济状况审查,案件指派时,安排办案经验丰富、熟悉残障人士心理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承办案件。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法律援助站还提供上门服务。
“您好,这是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联系方式,有事可打电话。”在北桥社区,网格员会将法律援助联系卡和宣传单送到每个残疾人家中。每周二上午,由社区“法律明白人”、专职律师在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辖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及时帮助居民解决赡养、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在下午举行的“法律明白人”课堂上,专职律师当起了社区“法律明白人”的老师,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指导大家进一步提高法律业务素质。目前,在北桥社区,每个季度,民调治保主任、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专职网格员等都会开展一次上门走访摸排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零距离服务。(邓力銎、唐文君)